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方圆法治>>人民监督>>监督者风采

陈文华:真心实意听民声 解民忧

时间:2019-06-24 15:04:00  作者:刘亚  新闻来源:《人民监督》杂志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从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名单公布那天起,总有种天然的参政议政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

   

  陈文华

  3月2日,接受《方圆》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新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文华正在电脑面前打磨提案,为全国两会做准备。

  记者去年与她初见之时,是陈文华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履职的第一年,第一次参加新委员培训班,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第一次参加驻赣全国政协委员履职活动……诸多第一次,让她感叹“收获太多了”,也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身上沉甸甸的责任,“参政议政的紧迫感在追着跑”。

  今年是陈文华履职的第二年,比起去年初见之时,陈文华显得更加从容与熟练,开始从一名“收获者”变成一名“贡献者”,这样的转变,不仅来源于时间的积累,更来源于其扎实的履职工作。在交谈中,记者发现这次陈文华带来的提案可谓干货满满。“目前已经准备了两件提案,我还想再写一件,正在梳理思路。”在新余,陈文华主要分管社会事业,教育、医疗、体育,这些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民生话题,就是她每天操心的大事。

  参政议政的紧迫感“追着跑”

  回看陈文华以往的工作经历,可以说“跨度”非常大。大学念的是法律专业,毕业后当过律师,在企业、检察院、政协、政府等部门都担任过职务。目前担任新余市副市长、民盟江西省委会副主委、民盟新余市委主委。

  “其实,任何工作都有它的规律,行政、党派和政协工作完全可以统筹安排,说到底,都是服务国家、服务城市、服务百姓,职务虽有不同,但职责使命却是相通的。” 陈文华告诉记者,尽管收获过许多荣誉,但内心里最高兴、最欣慰的,还是听到百姓真心说一句:“谢谢,你真好!”

  也正是因为如此,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的陈文华,在2018年开始担起了更重的担子——全国政协委员。陈文华说:“从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名单公布那天起,总有种天然的参政议政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

  其实,陈文华曾经担任过江西省新余市政协副主席,对于政协工作还是熟悉的。但当政协委员前面加上“全国”二字,她还是感受到一种不一样的沉甸甸。“在这样一个平台,必须跳出地域观念,拓宽自己的视野,心怀大局全局。还必须沉下去,真正到群众中去,一步一个脚印,倾听他们的问题,献出自己的计策。”

  全国政协委员的担子虽重,但更加激发了陈文华的工作热情,身兼多职的她,每个岗位都非常忙碌。如何既把本职工作做好,又把全国政协委员的职责履行好?一年多下来,她有了自己的心得。“多个岗位的经历既能让我熟悉各方面情况,又能帮助我站在全局层面思考问题。委员意识时刻在线,把履职融入工作、生活中,才能发出更多政协好声音,提出更多务实管用好建议。”她自信地说。

  “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并且分配在妇联界别。我作为一名女政协委员,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陈文华说,在工作上爱岗敬业、奋斗打拼,以更多的努力去获得认可;在家庭中涵养良好家风,赡养老人、教育孩子,营造健康舒心的家庭环境。在我眼中,女性的成功是事业与家庭比翼齐飞。为了平衡事业和家庭,在多重角色间转换,女性往往要克服很多困难,但面对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多的女性注重提升自我,勇于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为自己赢得精彩人生。

  为未成年人筑起 “防火墙”

  作为一名女性全国政协委员,陈文华在大会期间把视角投向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频频发生,未成年犯罪人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人数的七成以上,且呈现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等特点,未成年人犯罪发生之频繁,手段之残忍、恶劣,不断引爆社会的轰炸式舆论,挑战公众的道德底线,让家庭忧心、学校焦虑、社会关注。”陈文华说。

  在陈文华看来,缺乏关爱是未成年人极端刑事案件频发的主要诱因之一,很多本该积极向上的花季少年之所以滑向犯罪深渊,是因为缺乏父母足够的、有质量的关爱与情感连接。比如去年12月湖南沅江弑母案的12岁吴某,从小由爷爷奶奶养大,在其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关爱一直缺位。

  “父母是孩子认识中的第一任导师,教育部门应为家长提供必要的指导培训,引导家长从精神上关心孩子的成长,多抽出时间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在成长中充分体验到爱和安全,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陈文华建议,学校也应给每一个孩子以充分的平等和尊重,尤其对家庭关爱缺位的孩子要及时进行“补位”,让他们平等拥有成长成才的机会。

  “当前资讯十分发达,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社会各类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未成年人的人格和行为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很容易受暴力、色情、赌博、毒品等不良文化和丑恶现象的扭曲,这些都是滋生未成年人极端刑事案件频发的土壤。”陈文华认为,预防未成年人极端刑事案件的发生,需要全社会共同联动,严格监管,让网吧、歌厅、酒吧等场所远离未成年人生活和学习区域,同时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校园纵深开展,斩断伸向未成年人的黑、恶、乱之手。同时,也应加强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辅导干预,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起一道“防火墙”。

  陈文华进一步表示,宽容和关爱要有,但对校园欺凌、敲诈勒索、打群架等问题严重的未成年人,必须要给予强有力的惩戒,必要时可以对其进行法律约束,或是让其监护人承担比现在更多的责任,做到提前介入、有过即惩,防止酿成大错。

[责任编辑:zywgrr]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