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方圆法治>>人民监督>>特别策划

消除残疾人就业歧视 增强劳动力市场包容度

时间:2022-10-09 16:25:00  作者:  新闻来源:《人民监督》杂志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据世界银行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15岁以上劳动适龄人口就业率达到65.05%,基于《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公报》数据进行公式计算,同年我国残障群体就业率仅达42.98%,2020年为43.24%,虽略有提升但仍与中国总体就业率相差甚远。

  直至今日,残障群体的平等就业权也并没有得到充分实现,他们在实现梦想与价值的路上举步维艰。河南科技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杨某科是一位肢体残障者,他在通过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河南省分公司的招聘考试后,却被工作人员以其“身体原因可能影响公司形象”为由拒绝录用。公司的做法无疑与“就业公平”的原则背道而驰,也寒了无数积极求职残障者的心。

  如果说在招工信息上明显标注“无残疾”要求是显性的歧视,那么即使残疾人完全能够胜任的工作,被招聘方以种种理由加以拒绝,就是一种不易被发现的隐性歧视。就业隐性歧视对残疾人来说,是一种说不出的切肤之痛。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检察院检察官李雨航表示,隐性歧视不易被发现,需要残疾人提高平等就业方面的法律意识,对于就业中出现的权益侵害问题可以向残联部门或者检察机关反映,由它们根据各自职责分工进行监督,重新树立社会和企业对隐性歧视的正确认识。

  全国人大代表王嘉鹏建议,检察机关要立足支持起诉检察职能,让广大残疾人就业者充分理解什么是支持起诉、支持起诉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支持起诉案件范围有哪些,积极引导残疾人群体通过矛盾化解和法律等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发生的妨碍残疾人平等就业的行为,检察机关要与残联组织建立协作机制,精准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及时纠正用人单位违法招聘行为,共同维护残疾人群体的平等就业权。

  中国首位聋人语言学博士郑璇说:“残障学中有一句话叫没有残疾的人,只有残疾的社会。对于残疾的界定就看社会的包容度能把它的边界扩展到哪里。”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规定了开展残疾人就业促进专项行动。对正式招录(聘)残疾人的用人单位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职业培训补贴、设施设备购置改造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扶持,对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给予奖励。规范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年审并实现全国联网认证。落实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税费优惠、政府优先采购等扶持政策,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政策的宣讲将会对企业残障融合用工的实现工作更进一步。■

  黎建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一直以来,残疾人的就业比例跟健全人的就业比例是有差距的,所以出台《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对于残疾人就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其中几条措施特别有力,比如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都要安排残疾人就业行动。同时,要加大对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用人单位的奖励力度。如果我们能把这些制度落实并坚持下来,残疾人的就业环境将会有实质性的改观。

  现阶段,用公益诉讼的方式来推进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权益,是至关重要、不可取代的。第一,它是用国家权力来保障一个特殊群体权益的实现。第二,它是将一种抽象性的权利具体化。我们追求的效果就是要让残疾人和其他任何社会成员一样,正常地生活,正常地工作。大家都是一样的社会主体,一样的为社会出力,一样的有社会价值,理应一样的得到社会尊重。

  社会在保障残疾人就业的同时,还应注意到一个关键词:合理便利。残疾人就业的合理诉求应得到保障,比如办公室的门、通道等要加宽,提供有幅度的办公桌等,用人单位要落实,提供合理便利,否则便会构成歧视。

  目前,残疾人就业保障的立法层次还比较低,只有条例、部门规章等,效力会受到影响。应提升立法层次,通过法治保障在全社会凝聚共识,增强合力,更好利国利民。

[责任编辑:杨景茹]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