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证员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规范传统村落建设,更好地体现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
文/ 本刊记者 唐姗姗 通讯员 刘云
传统村落保护,在文保工作中向来是个难题。与可移动文物不同,传统村落既是文化景观,也是生活居所,它们无法绕开“此时此地此人”。青片乡上五村、马槽乡黑水村地处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大山深处,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等方面状况。针对传统村落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检察机关在办案中积极邀请听证员实地查看整改情况,全程监督整改进度,促进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形成保护合力,推动建章立制,实现 “办理一案、治理一域”的效果。
将少数民族人员纳入听证员库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该县青片乡上五村、马槽乡黑水村于2013年入选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两个传统村落地处偏远的高山峡谷中,存在消防设施落后、房内屋外电线乱搭乱建、古树被电线缠绕等消防安全隐患,以及新旧建筑杂糅、传统村落保护标志损坏严重、羌绣羌笛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到位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民族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亟待相关行政部门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2022年3月,北川羌族自治县检察院发现上述线索并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涉及乡村人居环境、文化传承和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的公共利益保护,需多个部门协同履职。为厘清职责,形成合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检察机关决定通过检察听证督促相关行政机关依法履职。
前期,北川羌族自治县检察院已结合自治县特色建成听证员库,涵盖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羌文化传承人、专家、律师、专业技术人员、机关和村(社区)干部等。检察机关尤其有效结合当地特色,将通晓民族语言、熟悉民族文化的少数民族人员纳入听证员库,其中羌、藏等少数民族人员占比达到50%,为检察听证提供了有力支撑。因上述两处传统村落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检察机关广泛邀请听证员库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致力于羌文化研究保护传承的人民监督员参与公开听证。
经充分听取民族听证员、当地群众意见建议,检察机关要求负有民族村落保护职责的五职能部门、属地乡镇派员参加听证,并邀请县乡村振兴局、县民族宗教事务局以及供电所技术人员参加,对听证过程中涉及的专业技术知识进行解答。一方面,具有相关职责的行政机关参与听证,为各方提供一个多方参与、平等对话、查清事实的平台,有效避免了信息不对称、部门之间职责边界不清,相互推诿现象的发生,实现精准监督,以依法监督“我管”促进职能部门依法履职“都管”;另一方面,具有相关专业领域的人员参与听证办案,以跨学科、跨领域的思想碰撞,为解决听证问题提供更加多元的方案,引导案件办理向更多维度、更深层次探索。
先后召开两次听证会并督促将问题整改落到实处
2022年3月17日,北川羌族自治县检察院检察长主持召开传统村落保护公开听证会。听证会上,办案团队播放了云南“2·14”翁丁佤寨火灾事故警示片,提出两处羌族传统村落地处偏远、建筑属于木石结构,需及时消除消防安全隐患、提升当地群众消防应急能力,并对各责任部门、乡镇提出履职建议和要求。县民族宗教事务局、乡村振兴局分别就羌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发表意见。供电所专业技术人员指出传统村落中电线布局不规范以及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并就电线负载等专业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听证员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规范传统村落建设,更好地体现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此后,北川羌族自治县检察院向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5家单位公开宣告送达诉前检察建议,要求相关职能部门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
2022年4月,北川羌族自治县检察院就相关单位整改落实情况跟进监督,发现村落里部分通信电缆缠绕交错并掉落在地、通信杆倾斜等新问题。5月12日,北川羌族自治县检察院再次组织召开听证会,邀请民族听证员参与听证,并要求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参加,在充分听取听证员意见建议后,于当日向县工业信息化和科技局公开宣告送达诉前检察建议。
2022年5月至7月,北川羌族自治县检察院两次邀请听证员联合走访、实地查看整改情况,督促相关问题得以全面整改。
应急管理部门为传统村落修建微型消防站、消防水池,更换并增添了消防器材,改造升级92户村民家中的线路,对村民定期开展消防培训演练。
住建部门牵头相关单位拆除了影响传统村落羌族特色风貌的违章建筑,修缮了传统村落保护标志,定期开展传统村落保护普法宣传。
工信部门牵头对包括两处传统村落在内的村镇通信线路进行排查整治,完成弱电线路整治,清理更换通信线路和通信线杆。
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村落有效融合,建立长效协作机制,北川羌族自治县检察院与两家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企业,就羌族传统村落保护中更多体现羌文化元素、共同推动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展座谈并达成共识;与四川省茂县检察院会签协作意见,共同加大羌文化司法保护力度,推动羌族地区跨区域协作。■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