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方圆法治>>右侧>>观察

智慧借助推动检察公益诉讼创新发展

时间:2020-01-09 13:50:00  作者:本刊评论员  新闻来源:《人民监督》杂志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为更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食品更安全、交通更顺畅、社会更和谐有序等的新期待,检察机关需要提供更精准、更优质的公益诉讼产品,这些都离不开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全面推行以来,最高人民检察院统筹规划公益诉讼检察技术业务,加强与领军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充分运用卫星遥感、大数据、区块链、无人机、无人船等科技装备辅助办案,公益诉讼检察正成为科技应用最多最广的检察业务。

  2019年9月5日,以“检察技术在公益诉讼活动中的应用”为主题的第16场智慧检务系列沙龙在江苏江阴举办。欧洲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龙迪先生看到相关宣传报道后,称赞这确实非常令人兴奋,并相信利用遥感进行环境公益诉讼有巨大潜力。在2017年12月6日“检察官在环境治理中的角色”研讨会上,他曾建议:“保障检察官能够获得充分的资金资源和技术资源非常重要,如鉴定实验室、遥感卫星等技术资源在检察机关发现办理公益诉讼案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容小视。”如今,这已成现实。

  为解决公益诉讼鉴定难、鉴定贵问题,司法部给予检察机关大力支持,专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目前已有58家鉴定机构承诺先鉴定后收费。最高检与中科院、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建立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合作机制。江苏、浙江等省检察院与生态环境厅成立司法鉴定联合实验室。9个省级检察院筹建公益诉讼基础检测实验室。以市级检察院为主体的公益诉讼快速检测体系正在加速建设。一支新型的检察公益诉讼技术调查队伍正在培养组建中。同时,检察机关积极探索专家意见、专家出庭替代方式,尽可能减少定案对司法鉴定的依赖。

  公益遭受侵害或者侵害危险的线索点多面广,但要进入检察公益诉讼程序必须依法有序有效。检察机关依托12309检察服务中心和“随手拍”等“小程序”,不断创新公益诉讼举报受理工作。内蒙古的“草原检察直通车”,苏州市检察院的“巡回工作站”,让办案走近老百姓,方便检察官和技术支持团队直达现场、当机立断。一些地方建立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等生态修复示范基地或者警示教育基地,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进一步普及检察公益诉讼知识和公益保护常识。

  为了填补实践先行留下的理论空缺,最高检联合中国法学会、欧洲环保协会等开展专题调研,在行政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年会上设立专业论坛,不断增进检察公益诉讼的理论共识。上海、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河南、湖南、广东、四川、陕西等省级检察院与相关高校建立了检察公益诉讼研究中心或者基地。公益诉讼检察学,正在成为热门课题。

  制度设计要求和实践证明,检察公益诉讼必须为了人民、代表人民、依靠人民。最高检高度重视检察公共关系建设,广泛动员和鼓励社会公众参与。越来越多的公益诉讼形象大使、观察员、志愿者、网格员加入检察公益诉讼“战队”。越来越多的新媒体、自媒体、融媒体帮助检察官发掘真相,追问事实,深究责任,督促整改。

  检察公益诉讼需要智慧借助,也离不开公众参与的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打造保护公益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携手建立损害公益人人谴责、人人问责的公序良俗。

[责任编辑:刘蕊]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