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舆情频道

首页   数据   案例   研究   峰会   政策   互联网+   正义网络传媒研究院

山东烟台中院利用人工智能曝光"老赖"

时间:2017-06-02 10:40:00作者:新闻来源:法治周末、齐鲁壹点

评论投稿打印转发复制链接||字号

  核心提示:“老赖”即失信被执行人的通俗说法,指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违反财产报告令,甚至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手段妨碍、抗拒执行;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手段规避执行的被执行人。近日,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与今日头条合作推出“头条追老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手段对“老赖”进行震慑。
  如何有效打击“老赖”、兑现官司胜诉方的“纸上权利”,一直是困扰法院工作的一块“硬骨头”。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破解“执行难”,在业界看来,其更有助于高效地打通制约实现司法正义的“最后一公里”。
  用人工智能技术曝光“老赖”
  近日,家在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安德利花园附近的李先生,在今日头条上收到了一条推送信息,信息显示在该小区居住的一名男子涉及到一桩纠纷,因拒绝执行成了“老赖”。李先生查看后得知,原来这名男子是住在小区里的邻居。
  据了解,为了解决执行难,很多地方法院尝试了多种方法,如通过新闻发布会、报纸、电视、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对“老赖”进行曝光;到失信被执行人的所在地进行张贴名单等,但收效有限。
  如烟台中院曾通过新闻发布会、报纸、电视、门户网站等媒介,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61486例,限制16441人次购买机票、限制15913人次乘坐高铁。其中有8245名失信被执行人迫于压力主动履行义务,履行率为13.4%,发布率和履行率均居全省前列。但因曝光范围不够精准,难以真正达到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的目的。
  

 

  

  烟台中院与今日头条签署合作备忘录
  5月9日,烟台中院与今日头条举行人工智能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合作备忘录签字仪式,双方合作推出“头条追老赖”政企合作项目,利用智能技术手段对“老赖”进行精准曝光,实现精准打击。
  据了解,今日头条将依靠其技术手段,探讨利用精准推送的优势,将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定向覆盖,以实现精准曝光。烟台中院及时提供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以及基本案情。发布流程为:在“公正烟台”头条号进行核实首发,与今日头条工作人员取得在线联系,今日头条号进行弹窗推送。今日头条针对烟台中院在头条号上发布的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利用精准地图推送技术,以被执行人住所地为中心,以20KM为半径,立即向周边直接推送信息,将该信息展示给该区域所有用户。
  烟台中院党组成员、执行局长刘传慕介绍,这是烟台中院进行的一次尝试,是在全国首个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曝光老赖的法院。
  曝光“老赖”有法可依
  和烟台中院一样,诸多法院都穷尽执法措施攻坚“执行难”。不可忽视的是,在此过程中,对于曝光老赖是否侵犯其隐私权,也不断引人争议。
  北京华讯律师事务所主任张韬律师对媒体介绍,各地法院公布老赖信息的做法是有法律依据的。2013年7月,为促使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明确指出,各级法院可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法院公告栏等其他方式予以公布;失信被执行人的姓名、年龄、身份证号可以公布。
  2008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也规定了一系列针对“老赖”的规制、惩罚手段,其中规定:被执行人不履行判决,人民法院可以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的信息。
  2016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最高人民法院等44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通报44部门联合签署了《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提出55项惩戒措施,对失信被执行人设立金融类机构、从事民商事行为、享受优惠政策、担任重要职务等方面全面进行限制,更大范围惩戒失信被执行人。
  “老赖”履约后应享有被遗忘权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认为,从构建诚信社会、维护法院判决权威性、保护申请人正当权益三方面来看,对老赖在任何场所、用任何方式进行曝光都不为过,因为曝光的内容是法院生效的判决文书中的信息,不涉及侵犯个人隐私权;其次,老赖拒不履行法院判决的行为,本身就是违法行为,是其自己选择、导致的被曝光后果;最后,道德谴责一定要有特定的对象,通过精准推送,可以起到更有效的效果。
  “人民法院在提高执行率目标的同时,采取各种方式,尤其是利用网络信息进行执法是值得推荐的,‘互联网+执行’的大方向是对的。”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胡钢说。不过,胡钢也指出,有一些细节需要把握,例如,法院在选择合作的网络平台时,应该更加公开透明;其次,所曝光的内容应仅限于法律文书内容。
  “另外,如果失信被执行人,已经开始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应暂停对其进行曝光;对于已经履行完毕的老赖,也应享有被遗忘权,之前的失信信息应该留在特定的征信数据库中,而不能长期存在公共网络空间中。”胡钢表示,对于“老赖”信息的曝光方式、曝光程度也应考虑与其赖账的行为程度相适应,若是不顾案件执行标的额的大小,忽略其赖账行为的轻重,一律予以公开也有失公允。
[责任编辑:zywwch]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