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舆情频道

首页   数据   案例   研究   峰会   政策   互联网+   正义网络传媒研究院

移动社交时代BBS的情怀不会灭掉

时间:2017-06-08 10:21:00作者:麦嘈新闻来源:南方都市报

评论投稿打印转发复制链接||字号

  深圳36岁的公务员“種事增华”,是上网泡论坛多年的老网虫。今年4月20日,他混迹的搜狐社区正式停止服务。BBS如今已成往事,但往事也是情怀。種事增华和他的网友们为了这份情怀,通过众筹共建了一个新的BBS社区,以此缅怀青春,保存记忆。他们希望这是一个永远不会被关闭的社区。
  对于如今用惯了微信、微博的年轻一代来说,“BBS”三个字母如同天外来客。BBS(英文公告板简写)的兴起,大概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尤其是以大学在校生为主体的校园BBS,在2002-2003年左右,无论是用户数量还是在线人数均达到顶峰,此后一路下滑,风光不再,直至今日的凋零。我念研究生时,是校园BBS最风光的时候,不仅是BBS上的活跃用户,还在“逸仙时空”当过一两个版的版主。上BBS,一为获取信息,二为结识朋友。要说上BBS的感觉与如今用社交媒体有何不同,我感觉BBS的社群感和归属感更强。
  究其原因,那个时候的上网人口少,上网还是个技术活。首先你得有台电脑,其次你的电脑得通过拨号上网或者校园网接上互联网。较高的硬件门槛,限制了上网人口的数量和职业、年龄身份。上B B S的人,目的相对单纯,版友之间的互动也相对简单。而现在电脑尤其移动终端大大普及,到处能上网,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取代了B B S信息发布和传播的功能,而在人际互动方面,传统的论坛形式界面不够酷,用户交互方式不够友好,上个图传个视频也不够方便。既然获取信息和交际功能都不尽如人意,逐渐衰落以致退出江湖,只是互联网技术迭代的大势所趋。
  但技术落后只是一方面,论坛的凋落,归根到底是人气的涣散。最鼎盛时期,B B S上的氛围最起码体现了如今人人都挂在嘴边的“共享精神”。尤其专业论坛,隐藏着许多民间高手,无偿发帖、答问,为版友解疑、提供资源,而且那个时候版主的责任心比之今日不可同日而语。虽是义务服务,但维护版面秩序,清理无聊话题无关信息,该踢人时就踢人。总而言之,论坛是个认真讨论问题的地方。如果一方小天地,聚集了一帮认真讨论,也认真对待彼此文字的人,那么,所谓的社群和归属感就油然而生。哪像现在,好不容易打开一次百度贴吧,里面全是“万能的 ,我求助个问题”“ 就是这么个地方,谁都别装”,或者“心情不好继续找个人骂骂”,恨不得马上关掉网页。既然大家都是过客,何必那么认真。
  当然,要说BBS已死,我觉得也不尽然。如今人气火爆的知乎,还有那么多年不温不火、一直很“丧”的豆瓣,依然在架构和氛围上,部分延续了BBS的某些特点及情怀。但你不得不承认,互联网内容生产的动力、投资和组织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内容为王,但凡有点专业知识和文字功底的人,都在指望通过各类自媒体和约稿获取回报。义务写作的热情逐渐黯淡。而铺天盖地的广告,无孔不入的营销,加上有能力有时间管理的版主稀缺,也折损网友论坛讨论的热情。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老坛友众筹自立门户、开办BBS,不做产品不以营利为目的,只求找回当年的心灵家园的感觉,虽此行动有点类似“乌托邦”,却也值得钦佩与祝福。
  让网络交往多一点人情味,需要更多这样的小圈子情怀。 
[责任编辑:zywgz]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