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的视听风暴
核心提示: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网民规模的大幅增加,互联网视频日益成为影响涉法网络舆情生态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情绪主导舆论走向的后真相时代,过江之鲫般的拍客网红、快速便捷的爆料上传、智能精准的算法推送、半隐蔽的圈群转发、海量实时的弹幕互动,使得视频类舆情素材的传播力、感染力和渗透力不断增强,为政法机关的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空前的挑战和机遇。
网络视频进化论
从2005年首家视频网站上线,2006年“拍客文化”发端,2007年弹幕技术引入国内,2016年网络直播风靡全国,直至2017年互联网巨头竞逐短视频风口,中国网络视频经过近十二年的进化,已经成为舆论场上不容忽视的传播力量。
“Broad Yourself(表现你自己)”,美国知名视频网站Youtube在2005年2月创立时,提出这样的口号,并将自身定位于提供视频分享服务,引起美国网民和中国网络视频探索者的热捧。两个月后,土豆网上线,用一句“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导演”来点燃网络视频爱好者的创作热情,并开启了中国网络视频行业的爆发成长期。优酷、六间房、56、PPlive、PPStream等视频网站相继诞生。据不完全统计,仅2006年,视频网站的数量激增到200家。尽管这些视频网站的内容主要是网友自行制作或分享的视频节目、来自内容提供商的视频节目以及自身投资制作的节目,但鼓励用户原创仍是许多视频网站的主要方向。如2006年正式上线的优酷网首次提出“拍客无处不在”“谁都能做拍客”。同年上线的酷6网也将眼光专注于用户生成内容模式。
这一时期,网络视频用户和流量呈爆发式增长,风投大量涌入,市场竞争者过多,视频迅速在网民中普及,“分享”概念盛行。但因这一时期服务器、带宽的成本支出高,国内视频网站为生存,经常将一些以恶搞、情色、偷拍等为主要内容的视频挂在自己的平台,甚至是首页上。在互联网发展的草莽时代,视频网站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网民年龄偏小,DV普及程度也不太高,导致视频网站上的原创视频数量占比较小,与舆情有关的视频总体不多。
为规范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秩序,国家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于2007年12月联合发布《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确定了视频网站经营的牌照制度。2009年底,包括 BTChina、伊甸园、悠悠鸟在内的国内近200家没有取得视听节目许可证的网站被关停,行业遭遇重大洗牌。同时,2008年,以北京奥运、“神七”发射、汶川地震等重大事件为契机,网络视频在舆论传播中的作用显著提升,用户对新闻资讯视频内容的关注度上升。2009年底,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上线。随后,各传媒集团纷纷成立网络电视台,视频网站中的国家队力量不断夯实。
2013年至2014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WiFi的普及,4G网络的覆盖,手机等硬件的提升,百度、搜狐、优酷、土豆、腾讯等网站移动端布局出现百花齐放的现象。许多视频网站移动端流量已超过PC端。自2015年,以papi酱为代表的一批具备偶像气质,引领潮流文化,生产创作年轻人普遍关注视频内容的网红出现在公众视野并引发关注。一些网红为“刷存在感”,用过分庸俗、低俗和媚俗的方式炒作自己,破坏了社会的公序良俗。也由此,在网络直播风靡全国的2016年,国家网信办、广电总局先后发布有关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的规定来严格规范网络直播服务。
2017年,梨视频因资质问题被整改。在监管趋紧的大环境下,短视频仍是继视频直播之后吹起的另一个风口。然而,平台的分成大部分流向了金字塔顶端的头部内容,对于大部分“追风者”来说,在短期内不见回报的情况下,转载和剪辑成为他们的低成本生存之道。在这样的风口下,微博、微信以及今日头条等平台上滋生了无数的随意转载内容的“搬运工”和任意剪辑内容的“剪刀手”。在算法的推荐下,从广东经济科教频道社会新闻截取一则新闻,再配以《1300斤猪成精了,智商很高,还能听得懂人话》这样耸人听闻的标题,就能在今日头条上有数百万次的播放量。而圈群转发和便捷分享更是令“三无视频”和视频谣言经常在网络上肆意流传。与此同时,界面新闻、《南方周末》《新京报》等媒体竞相推出自己的短视频品牌,这些专业级内容将会对网上不良信息形成对冲。
目前,开眼、秒拍等短视频聚合平台,A站、B站等弹幕视频网站,映客、花椒、一直播、在直播、小咖秀、快手直播、斗鱼等网络直播平台风头正劲,它们因输出了大量网络流行文化、内容简短精炼不费流量且迎合年轻用户、率先引入“弹幕”“直播”等互动功能,而累积了大量80后、90后、年轻的二次元核心用户,用户粘性程度较高。在大数据共享的时代背景下,视频大多可同步分享到微博、微信、QQ空间等平台,也因此,微博、微信公众号上的自媒体也成为视频内容的聚集地。
“剪刀手”与“搬运工”
时政领域的视频内容经视频曝光后,经过网络上泛滥成灾的“剪刀手”和“搬运工”的二次加工和多次传播后,影响力逐步扩大,并最终演变成舆情事件的情况时有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