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舆情频道

首页   数据   案例   研究   峰会   政策   互联网+   正义网络传媒研究院

舆论聚焦最高法新规醉驾或可免刑

时间:2017-05-18 15:20:00作者:印文平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打印转发复制链接||字号

  核心提示: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二)》,针对八种常见犯罪的量刑,出台了指导意见。其中关于危险驾驶罪规定,“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予定罪处罚;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并根据试点情况,将适时在全国法院推行。“新规定”被媒体冠以“醉驾不再一律入刑”的标题报道后,引发争论。5月15日至17日,媒体相继刊发评论、法学界专家深入解读,逐渐达成新的认知。今年是“醉驾入刑”实施的第六年,此次最高法之所以修正了量刑指导意见,醉驾或免刑责的规定绝不是倒退,而是实事求是精神的回归。
  媒体解读新规引争议
  5月12日,《新京报》以《“醉驾一律入刑”有望开口子 最高法试点情节轻微免刑罚》为题发布报道称,最高法近日公布《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二)》,对危险驾驶罪等8种常见罪给出了量刑指导意见。其中关于危险驾驶罪规定:“对于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被告人,应当综合考虑被告人的醉酒程度、机动车类型、车辆行驶道路、行车速度、是否造成实际损害以及认罪悔罪等情况,准确定罪量刑。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予定罪处罚;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最高法要求各高级人民法院在辖区内指定 1 至2个中级法院、2至4个基层法院开展试点。试点工作从今年5月至10月,为期半年,根据试点情况,将适时在全国法院推行。
  当天,仅有南方网、网易网转载相关消息,论坛、博客,以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相关话题的讨论较少。
  5月13日,《新京报》刊登整版报道《“醉驾一律入刑”有望松动》回顾了近年“醉驾入刑”法规的变化。关于醉驾量刑的规定,在法学界也有不同看法。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阮齐林观点认为,新规定可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认定的问题,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标准不好掌握,可能会导致选择性司法甚至司法不公,同样的情况有的人定罪有的人没有定罪,可能会破坏司法的公信力。
  ……
  详见《政法网络舆情》2017年第20期
[责任编辑:zywzhaoying]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