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舆情频道

首页   数据   案例   研究   峰会   政策   互联网+   正义网络传媒研究院

织密法律之网

时间:2020-07-31 19:28:00作者:李鑫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打印转发复制链接||字号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带来巨大冲击。而对于涉疫情案件的严格依法办理成为了检察机关今年上半年的重要工作目标。从7月26日最高检官网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妨害疫情防控犯罪4480件5370人、起诉4527件5565人,其中制售假冒伪劣防疫物资犯罪等四类犯罪情况较为突出。除此之外,今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同比上升超7成,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涉疫情诈骗情况突出。在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共抗疫情的大背景下,涉疫情犯罪成为亟需治理的不和谐因素,最高检此次及时公布相关案件办理情况能够让大家及时了解疫情犯罪治理情况,保持警惕。

  律师在庭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法庭上不仅需要公检法三方调查取证维护正义,也需要律师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据理力争。不过近年来关于律师在执业过程中“因案涉罪”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去年发生的林小青案、吕先三案都曾轰动一时,也引发较大争议。近期青岛律师张俊杰职务侵占案同样因多位律师的发文呼吁而受到较高关注。多数法律界人士认为张俊杰帮助其客户公司放贷并赚取中间差价的行为最多算是经济纠纷不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多位律师还利用案件管辖权问题和程序违法问题向司法机关进行施压,这在之前类似案件办理中也成为众多“死磕派”律师的惯用手段。

  在信息化日益发达的今天,想要迅速高效地办理案件不仅需要检察官过硬的专业知识做基础,也需要检察机关做好技术保障工作。近日重庆九龙坡区检方上线全国首个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线索智能平台“强制报告APP”收获广泛好评,@人民日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都对该消息进行宣传。该APP的出台让举报者能够更加方便安全的进行举报,也有利于执法部门全面快速地收集相关线索,对于全国检察机关采用类似方法办案起到示范作用。

[责任编辑:zywwangsha]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