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舆情频道

首页   数据   案例   研究   峰会   政策   互联网+   正义网络传媒研究院

情理终不能代替法治

时间:2020-12-02 10:12:00作者:李鑫新闻来源:

评论投稿打印转发复制链接||字号

  近年来,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工作取得积极进展。11月20日“世界儿童日”当天,最高检召开工作会议,张军检察长对新任命为法治副校长的最高检及全国各级检察机关检察官提出工作要求。当下,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频繁发生,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让未成年人及时正确地采取措施保护好自己显得愈发重要。近期,检察机关正在推动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统一集中办理,探索未成年人案件集中管辖。
  在最高检要求做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同时,福建惠安县检察院办理的两起性侵未成年少女案件让司法界产生了较大争议。检方对两起案件被告人都以认罪认罚为由进行了从宽处理,这一决定让部分法律人士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范围提出质疑,认为对于此类恶性案件适用该制度是“放漏”行为,容易助长不正之风;而另一部分法律专家认为案件判决符合法律规定,并无不当之处,在法律判决与公众认知产生较大分歧时,相关部门或专家学者及时站出答疑解惑对于解决网友质疑、化解舆论争议能够起到平衡作用,有关部门在对此类案件宣传时也应更加慎重,用更科学的态度避免舆情危机。
  近期,“入室反杀”成为大众耳熟能详的热点词汇。继河南张好峰父子反杀入室村官案立案复查结果出炉引发媒体热议后,11月18日,曾轰动一时的辽宁残疾按摩师于海义反杀入室行凶者案一审宣判情况也引发了网民的热议。相同的是,两起案件目前都未被认定为正当防卫。多数网民认为于海义应构成正当防卫,当事人也以一审认定事实错误为由提出上诉,但情理终不能代替法治,多个检察自媒体在分析该案时也从法理角度对案件判罚的合理性进行了释法说理。不过案件尚未结束,办案机关需结合今年出台的正当防卫新规要求对案件证据、事实进行严格核查,做好二审应对准备。
[责任编辑:张瑾]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