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要】
据《新京报》9月14日报道,9月13日,北京市一中院公开审理了一起涉毒案件,法官历史性地在审理前排除了对嫌疑人不利的非法证据。被告人提出自己供述时遭威胁,法院依法传唤当事民警等出庭作证,并对证据采集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最终,其中一份认罪口供因“可能非法取得”,被法庭排除,检方不得在审理中宣读该供述。该案作为北京市首起非法证据排除案而备受关注,也被称为“刑事诉讼法预热第一案”。
报道称,作为北京首例非法证据排除案,庭审当天,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的90多名检察机关公诉部门负责人,以及北京市公安机关、法院、司法局等130多人,通过转播对庭审过程进行了观摩。
【庭审现场】
被告人:不认罪就见不到孩子
本案的被告人郭宗奎等四人因涉嫌贩卖冰毒而受审。公诉人宣读完起诉书后,郭宗奎的辩护人提出,2011年8月21日,郭宗奎在四川被北京警方控制后,遭民警口头威胁,因此辩护人有理由认为,警方在获取郭宗奎供述时存在非法行为,申请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郭宗奎称,“当时他们说‘不说的话就见不到孩子’,我一听这话就害怕”。辩护人认为,郭宗奎受到威胁后,是在“精神完全崩溃”的情况下配合警方做出了有罪供述。
检方:侦查无违法行为
公诉人当庭表示侦查无非法行为,并申请让两名缉毒民警和一名污点证人出庭作证。合议庭允许后,两名当事民警进入法庭作证。两名民警表示,在控制郭宗奎后,即带其到成都当地派出所进行突审。“刚开始不回答问题,但通过做工作,他就供述了犯罪事实。”一民警称,做第一次讯问时突然停电,临时转移了讯问地点到了第二处,导致第一处录像不完整。
法庭:排除一份有罪供述
庭审中,检方共准备了郭宗奎的10多份供述,其中有罪供述有5份,包括2011年8月21日的那份。在两名侦查员作完证后,合议庭第一次休庭对证据的合法性做出评判。5分钟之后合议庭认为,因公诉人出示的证据不够确实充分,不能排除侦查人员在2011年8月21日对郭宗奎的审讯有违法行为。因此,在开庭审理中,公诉人不得宣读该份供述,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完毕。
……
详见《政法网络舆情》2012年第38期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