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事件】
据1月18日华声在线消息,当日,有网友发帖称,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清水乡人民政府干部(科员)焦三牛,2011年7月参加工作,仅半年时间,就升任为该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副县级)。据悉,焦三牛系1989年出生,清华大学英语专业毕业,通过参加2011年武威市面向全国公开选拔(选聘)县级领导职位的考核而得以升迁。不少网友质疑其“刚工作就当领导”的“火箭式升迁”和该市此次公开选拔的公正性;但也有网友表示这没有什么不妥。
【官方回应】
1月19日,针对网友质疑,武威市公选办负责人作出回应:
公选程序符合规定
根据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这次公选共有发布公告、报名与资格初审、知识测试和资格复审、面试、差额考察和考核、市委全委会差额推荐、市委常委会差额票决、公示、办理任职手续等9个程序和环节,程序严密,公开透明,各个程序和环节的工作都在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下进行,过程和结果全面公开,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与清华建立合作机制,以优惠政策吸引人才
按照甘肃省与清华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关于甘肃省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条件吸引清华大学毕业生到甘肃工作的精神,2010、2011年,武威市连续两年从清华大学引进两批高层次人才来支援落后地区建设。考虑到武威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了招纳更多的清华大学高层次人才来武威施展才华,这次公选适当放宽报考资格和条件,实行了清华大学毕业在武威工作的可直接报考副县级领导职位的特殊政策,并汇报征得了有关部门的同意。
焦三牛公选成绩第一,符合任用程序
武威一直以来是个典型的农业城市,开放程度较低,公务员中懂外语的太少。近两年来武威洽谈的外商外企增多,每次都要花高薪从外地聘请翻译。焦三牛符合这次公选的报考条件,清华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在公选过程中从知识测试、面试、差额考察,到市委全委会差额推荐、市委常委会差额票决,成绩和得票始终排在所报考职位的第一。
【传播情况】
1月18日10时32分,网友“江湖人称美丽姐”在天涯杂谈发表题为“1989年出生,2011年7月工作,2012年1月副县,牛呀!”的帖文公开质疑2011年武威市面向全国公开选拔(选聘)县级领导职位有失公允。该网友将进入任前公示名单的参选人员简历附在帖文中,并将焦三牛等人列为重点质疑对象。该网友提出疑问:“尽管该同志是清华大学毕业,但是根据2002年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该同志根本没有5年的工龄和2年基层工作经验;同时不具有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经历。为什么从科员直接到副县级,越两级报考呢?为什么只有清华大学的毕业生才能直接报考副县呢?”该帖一经发布就引起了网友的围观及转载。
有不少网友认为焦三牛的社会关系可能对其升迁起决定作用;甚至有网友表示,“只有武威市官方给出一份他(焦三牛)的三代以内真实可靠的家庭社会背景关系,包括他丈母娘的背景关系”,才相信这次选拔没有猫腻。当日,该帖点击量超过6000次。
随后,华声在线发文《清华生工作半年即升副县级领导 回应:合乎程序》率先对此进行报道。文章称,武威市委组织部干部二科一李姓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回应称,焦的当选是合理合法的;按照武威市公选公告规定,“211”大学毕业在武威工作2年以上和清华大学毕业在武威工作的,可直接报考副县级领导职位。该公告是向省委组织部请示并通过了的;由于威武地处西部,人才匮乏,因此武威市委组织部与清华大学建立了人才合作机制,不少清华大学毕业生选择来武威市工作。该文当日被凤凰网、中国新闻网等网媒转载了17次。
1月19日,华声在线的报道在网媒中互相转载超过100次,其中被网易转载后,截至目前,共有396人参与讨论,新闻跟帖29条。有网友爆出其家境贫寒,在2007年的高考中,以617分的总成绩获山西新绛县文科状元的背景经历,认为其“不负其名”,果真“三牛”。但仍有网友对其“火箭”升迁表示质疑。随后,甘肃省委组织部干部韩建斌在其个人新浪微博上表示,焦三牛的确是公开选拔的干部,可以肯定其没有什么背景。当日,武威政府网刊文《武威市公选办负责人回应网民关注:引才之举 程序合规 》,武威市公选办负责人对网民质疑作出正式回应。当日,相关新闻及评论共156篇。
1月20日,《中国青年报》刊文《甘肃武威公选结果受质疑》对焦三牛个人情况、网友质疑及武威市公选办负责人在武威政府网作出的回应进行了报道。随后,该文即被新华网、正义网等网媒转载了135次。同日,《法制日报》、《新京报》、《北京晨报》《华西都市报》、《重庆商报》等媒体纷纷发文评论此事。媒体普遍认为焦三牛“火箭式”升迁不具备合法性、缺乏民众认同。当日,相关新闻及评论共251篇,舆情达到监测期峰值。
1月21日,中国新闻网刊文《清华生工作半年升副县级续:官方正复查拟任人选资格》介入了对此事的报道。报道称,武威市公选办负责人21日向中新网记者表示,针对武威市面向全国公开选拔(选聘)县级领导职位拟任人选任前公示后各方面反映,武威市将会按照干部任用的有关规定慎重确定选拔结果。当日,各媒体相继发表评论文章。《北京青年报》发表社评《需要公开透明灵活人才遴选制度》认为,武威的做法既冒着一定的舆论风险,也有一定的探索意义,即在交予公众和舆论全程监督的前提下,根据地方实际需要,逐步建立一种灵活合理,能够满足地方发展的人才遴选制度。当日,相关新闻及评论共48篇。
1月30日,《三晋都市报》刊文《工作半年官至副县 山西新绛“穷二代”成长轨迹》对焦三牛的个人情况及成长轨迹进行了报道。通过采访焦的家人、老师、同学和乡亲,证实焦三牛并无特殊家庭背景,是名副其实的“穷二代”。
【媒体评论】
焦三牛升迁的合法性有待商榷
1月20日,《法制日报》刊文《合法不合法,不该官方一句话》认为,官方回应叫人不解。为什么“211”大学毕业的、清华大学的可以,其他大学的不可以?假如说不出实质性的差别,是否可以推断这是对当事人的照顾?武威所谓的“合法”并不是合乎民众内心的法。它仅仅是请示了上级部门,而不能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老实说,民众期待选拔干部不拘一格降人才,也期待领导干部年轻化,但问题是,这一切需要在公开公平公正的情况下进行,尤其是要经得住公众的拷问。
1月20日,《华西都市报》刊文《“火箭式提拔”要经得起合法性检验》称,尽管焦三牛属于破格提拔对象,并不受《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有关“五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等方面条件的限制。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对焦三牛破格提拔可以不遵守选拔任用程序,比如组织考核,民主推荐,群众评议,任前公示,上级批准等等。可这方面的公开信息付之阙如,公众无从得知,使得所谓“选拔合法”无从说起。
人才遴选制度须灵活而透明
1月21日,《北京青年报》社评《需要公开透明灵活人才遴选制度》认为,武威的做法既冒着一定的舆论风险,也有一定的探索意义,即在交予公众和舆论全程监督的前提下,根据地方实际需要,逐步建立一种灵活合理,能够满足地方发展的人才遴选制度。公众未必不知道各地情况各异,需要不同的人才遴选机制,但因为被伤、被骗太多,才不得不以变态似的严苛,盯着每一个值得怀疑的角落。因此,地方政府的任何探索,都必须事先向公众充分交待和解释,并自觉接受公众和舆论的全程监督,地方政府为此不能有半点的抱怨和不耐烦。
【网民观点】
优待清华生有失公允
荆楚网网友“田铸宇”:其实这种人才框架协议,本有失公允。这样为清华毕业生服务,难道其他大学毕业的就没有人才?人尽其才,还需百花齐放。仅仅几个清华毕业的,难道真的一下就能把武威搞上去?说句题外的话,谁知道这些人才,是不是真心为了武威发展,谁能保证这不是搭个桥板,为将来跳出去做准备。那么,这样的人才“身在曹营心在汉”,留住又有什么意义?
观点中国网网友“丁洪峰”: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当然比较优秀,但是学业优秀、考试成绩好,并不等于就能做好行政领导的工作。而从一名科员算起,他需要熟悉工作环境,了解工作要求吧?需要在这个职位上做出一些努力或成绩,表明自己能够胜任更高的工作要求吧?作为副县级的领导,他需要了解地区民情,积累必要的工作经验吧?可是焦三牛仅仅工作半年有余,即便任职程序上说得过去,但今年才刚刚23岁的他,能否担任好领导职位则是另一回事。
不要对年轻干部过度质疑
第一视频新闻网网友“刀锋”: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自古以来就备受赞赏,尤其是在创业的年代,更需要人才政策的灵活多样。武威市作为西部城市,为吸引人才出台规定,“211”大学毕业在武威工作2年以上和清华大学毕业在武威工作的,可直接报考副县级领导职位,焦三牛的升迁很有可能并无什么猫腻,而只是一种吸引人才的做法,无可厚非。过度的质疑,不但可能伤及一位有着真实才干的年轻人,也可能使组织部门更为谨小慎微,不敢再有作为和创意。用不作为来防止乱作为,并不值得提倡。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