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舆情频道>>地方舆情>>甘 肃

甘肃陇西县被曝向低保户摊派养殖任务

时间:2012-04-17 10:43:00  作者: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新闻概述】

  据4月17日新华网报道,近日,有网友举报,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云田镇张家岔村村干部为完成县里分配下来的基础母畜扩群任务,强行向低保户卖政府引进的牛羊。据悉,一只小羊羔收取800元,一头小牛犊收取3600元;在张家岔村发展的77户养殖户中,涉及低保户57户,其中养牛户3户、养羊户54户。目前,陇西县已将张家岔村54户低保户所缴纳的引羊款全部退还,并开展全面摸底和调查,要求各乡镇在落实基础母畜扩群时,一律不得与农村低保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相挂钩。

  【各方回应】

  村干部:卖羊是引导农户发展养殖

  云田镇驻张家岔村干部贾勤学:引进一只母牛羊,可以滚动发展,政府引导农户用自己的钱发展养殖业。政府实施的是基础母畜扩群,与过去的扶贫项目不一样。

  陇西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冉宏科:陇西县实施的基础母畜扩群重点是扶大扶强,以大户为主带动畜牧产业发展,主要是发展的是100只以上的养羊大户和50头以上的养牛大户以及养羊30只以上、养牛5头以上的适度规模户。

  张家岔村马家窑社社长赵明福:给低保户的原因就是你是低保户,你用了国家的钱,你就得把这个羊养了。

  村民:“没办法,不愿意也得要”

  张家岔村村民陈德福:我们家用低保的钱交了羊钱,家里共5口人,低保金是全家主要生活来源,不久前,村干部收走了800元钱,说是要帮助发展养殖,可羊至今还没见到。我们老百姓没办法,不愿意也得要。

  张家岔村村民李新明:一只羊的钱,相当于全家人近半年的低保金。全家3口人,每人每月低保金30元,由于家里实在困难,从亲戚处借了800元交给了村干部。

  张家岔村村民李新林:建房子要花近1万元,砖是赊欠的,牛交了3600元,另外还以每只800元交了两只羊钱,全部都是借的。

  陇西县政府:对发展养殖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整改

  经陇西县调查,在基础母畜扩群工作中,个别村、社干部确实存在工作方式方法简单,工作思路单一等问题,在工作落实中出现了“就任务完成任务”的问题。对此,陇西县积极整改,已将张家岔村57户低保户中,54户缴纳了引羊款的全部退还给了群众,3户养牛户因有发展养牛的计划,本人没有退还意愿。另外,陇西县已经停止了全县的基础母畜扩群工作,开展全面摸底和调查。陇西县已下发通知,严厉禁止各地、各部门在落实农村重点工作中与惠农政策等挂钩,对经调查核实存在违规违纪问题的,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传播情况】

  自4月5日起,网友“周禄宝”在其个人新浪博客、微博等处先后发表了《甘肃扶贫强行向低保户卖“金羊”一只羊羔800元?》、《甘肃陇西“坑爹扶贫”800元向低保户“卖金羊”》、《甘肃被扶贫低保户遭强收800元省干部为何当哑巴?》等多篇文章披露此事。该网友称,有村民介绍,如果低保户不听村干部强卖形式的特殊安排,便会面临被取消低保户资格的风险;憨厚老实的村民将这些被迫强买过来的小羊羔、小牛犊称为“小金羊、小金牛”。该网友将此事称之为“坑爹扶贫”。

  4月17日,新华网“中国网事”栏目赴陇西县实地调查后刊发报道《强收“低保金”去买羊,“扶贫羊”摊派太荒唐》称,记者经调查核实,低保户、房改户确实被强行摊派养殖任务;当地村干部却回应,卖羊是引导农户发展养殖;2012年,陇西县的基础母畜扩群任务是引进母羊1.5万只,母牛2200头,其中给云田镇的任务是母羊950只,母牛160,张家岔村被摊派的任务是母羊81只,母牛14头。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为了完成任务,低保户成了乡村干部的发展对象。该文随后被各网媒转载。“低保户被强行摊派养殖任务”、村干部的回应及羊羔牛犊的难以置信的高价等均成为网民质疑的焦点。当日,相关新闻及评论共62篇。

  4月18日,新华网的报道被《新京报》、《京华时报》、《每日新报》、《宁波日报》、《包头日报》等纸媒摘编,并被网媒大量转载。当日,陇西县委外宣办在中国定西党政网上发布通报称,已责成有关乡镇和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对确因基础母畜扩群工作个别低保户缴纳牛、羊款的予以全额退还;要求各乡镇在落实基础母畜扩群等农村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时,一律不得与农村低保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相挂钩,并对全县各乡镇基础母畜扩群情况深入开展调查,对涉及到的违规违纪问题进行严肃查处。

  4月19日,新华网“中国网事”栏目组再次发文《“坑爹扶贫”追踪:甘肃陇西积极整改》对陇西县的回应进行了报道。当日,《每日新报》“画里有话”栏目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对此事予以讽刺:发展养殖表苦心,养羊收走低保金。惠民工程已走样,坑爹扶贫终害民。新华网、《新文化报》、红网等媒体纷纷刊文,对“坑爹扶贫”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剖析,认为地方官员不良的政绩追求与当地行政摊派式的发展模式是造成这场闹剧的关键。当日,相关新闻及评论共21篇。此后,舆情渐次消退。

  

  

  ……详见《反腐倡廉网络舆情》2012年第17、18期

[责任编辑:zywliuz]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