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舆情频道>>地方舆情>>山 西

山西临县一乡党委书记因简历造假被免职

时间:2011-12-21 14:01:00  作者: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主题事件】

  据2011年12月21日《南方都市报》报道,近日,有网帖称,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安家庄乡党委书记曹莉简历存在造假。其公布在临县政府网站上的简历显示,她15岁就参加了工作,大学本科学历。而该网帖称,那时,曹莉还在上初中,但其档案却已显示她参加了工作;如此“离奇”的档案“能一路绿灯”,皆因曹莉有着优越的背景。该帖引起大量网友围观,不少网友质疑其15岁就参加工作的事实,也有网友对其学历提出疑问。经查实,曹丽简历确系造假。12月22日,曹莉被免职。

  【官方回应】

  曹莉简历很快被删

  2011年12月20日,针对网帖内容,南都记者先后致电临县县委组织部、宣传部等,均表示不知情。不久,临县政府官网上安家庄乡领导班子的信息,包括曹莉在内的三个主要领导的页面都无法查看。

  曹莉因简历作假被免职

  2011年12月22日,临县县委组织部在临县人民政府网站上发通告称,经审查核实,1993年12月,时任临县副县长的曹莉之父曹兴旺在曹莉上高一时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给曹莉办了招工手续;直到1996年7月曹莉临县一中毕业后才开始上班。鉴于以上事实,临县县委于2011年12月22日召开县委常委会,决定免去曹莉临县安家庄乡党委书记职务,提名免去曹莉安家庄乡人大主席职务。同时县委成立联合调查组对此事进行进一步调查,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相关负责人回应网民质疑

  临县政府门户网站负责人刘涛涛称,在当天发现网民热议曹莉简历造假后,就在核实相关信息准确性期间将网页删了。同页面的其他官员信息被同时删除,是因为网站“想把工作推广开,对其他干部情况也一并核实”;网上简历由干部本人提供,报送时由领导本人或部门分管信息报送的领导签字、各部门盖章确认。

  临县组织部副部长秦天荣表示,曹莉之父曹兴旺曾违反组织纪律为曹莉办了招工手续;他已于多年前病逝;关于学历问题,曹莉先在北京一所成人在职教育学校取得大专文凭,参加工作后在山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后自考取得本科文凭;关于网上“曹莉作为市纪委常委第一推荐人,因档案被质疑后未被任用”的说法基本属实;对曹莉简历的重点查处是在12月20日网络曝光后,之前组织部门已经察觉了曹莉的简历涉嫌造假,所以在以往考察、提拔、任用曹莉时不认可“1993年参加工作”的档案记载,而是依据实际的1996年;但即使发现档案有问题一般也不允许改。

  【传播情况】

  12月20日,标题为“山西吕梁临县14岁女孩当干部”的网帖开始在天涯等国内各大论坛流传。网帖称,临县不少干部修改档案,其中最典型的当属曹莉;“当她坐在临县一中的教室里上初中时,档案上已成为该县一煤矿的正式工人:当她上高中时,工作手续已调入临县交通局,且成为国家正式干部。当高考落榜的曹莉在北京一所民办大学自费完成学业后不久,其从交通局被提拔到该县车赶乡任副乡长,后来作为有培养前途的好苗子,很快任清凉寺乡乡长,至今任安家庄乡党委书记。”网帖还称,吕梁市纪委曾在全市选拔一名女常委,曹莉被推荐,但终因档案问题未被重用;她的父亲,历任临县政府副县长、人大主任,其公爹为人大副主任,因其特殊背景,档案才能被任意修改。许多网友戏称曹莉为“天才”、“神童”。百度贴吧网友“湿手拉电闸”称,“这是赤裸裸的腐败。”

  12月21日,《南方都市报》刊文《33岁乡党委书记15岁就参加工作?》率先报道此事。该报道不仅详细描述了网帖内容,还先后致电临县县委组织部、宣传部等多个部门求证网帖内容真假,各部门工作人员或表示不知情,或避而不答,且拒绝透露曹莉简历来源。不久,曹莉简历所在页面已无法打开。该报道当日即被凤凰网、新浪网等网络媒体转载。

  12月22日,《南方都市报》的报道被《郑州晚报》摘编,并被网易、搜狐等网络媒体转载。其中网易转载后,截至目前,有17095名网友参与讨论,新闻跟帖515条。当日,临县县委组织部在临县人民政府网站上发布题为《重视媒体质疑,查清事实真相》的通告,正式回应了媒体与网民的质疑。该通告称,曹莉因档案不实被免职;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此消息被新华网首先报道,并被各网媒广泛转载。当日,人民网、商都网均发表了相关网评,对官方“删除简历”的做法提出批评,认为遮遮掩掩不能解决问题,有关部门应根据“问题简历”这条反腐线索对事件真相展开深究。当日,相关新闻及评论共196篇。

  12月23日,新华网关于曹莉被免的报道被《新京报》、《京华时报》、《北京晨报》、《解放日报》等纸媒摘编,并被光明网、凤凰网等网媒进行二次传播。《人民日报》当日也刊登了曹莉被免的消息。《广州日报》评论文章对类似曹莉这样的“官场童工”现象提出了质疑。当日,相关新闻及评论共345篇,舆情达到监测期峰值。

  12月24日,《南方都市报》再度刊文《干部人事档案“不实也不许改”》对此事继续进行报道。该报记者针对网页为何被删、曹莉简历改动有何目的、学历问题等网民关注的问题对临县政府门户网站负责人刘涛涛和临县组织部副部长秦天荣进行了采访。该文当日被转载11次。

  12月25日,相关新闻仍在网媒中相互转载。《南方都市报》刊发相关评论文章,对网友在官员履历造假以及其他一些违法违纪上“屡立奇功”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这种现象正好反衬出相关部门的不作为,应对监督部门的失察责任进行问责。当日,相关新闻及评论共17篇。

  12月26日,《检察日报》、凤凰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华声在线、荆楚网、求是理论网等媒体相继刊发评论文章评论此事。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友评论认为15岁当干部的背后是以权谋私的“拼爹”;求是理论网、华声在线、荆楚网评论则一致认为责任的追究不能仅止于当事官员被免,违规操作的有关人员、失察的相关监督部门以及问题简历的幕后操作者等也要一并受到严厉的惩处。当日,相关新闻及评论共70篇。

  12月27日,电视媒体也开始介入报道。央视4台《中国新闻》节目播出了相关新闻报道,被人民网《人民电视》转播。有媒体开始盘点“问题履历”官员。当日,相关新闻及评论共25篇。

  12月28日,新华网《新华纵横》节目播出了《临县女干部简历造假风波》的视频。该节目组采访了山西省临县组织部副部长秦天荣、山西省临县县委政府门户网站负责人刘涛涛,他们对简历相关网页被删、曹莉简历来源、曹莉学历及工作经历等问题一一给予回应;山西省社科院教授张育铭针对此事,指出“问题简历”频出,是我国在用人制度上缺失所造成的,缺乏公开、透明,缺乏民主和舆论监督是出现这些造假现象的重要原因。

  【媒体评论】

  权力欲望造就官场“童工”频出

  12月23日,《广州日报》刊文《官场还潜伏多少“童工”?》认为,这些官场“童工”,用心良苦地造假、改档案,当然是有所图。其一,是为了升官。干部年轻化,年轻就成为升官的巨大优势,一些官员在年龄上造假,无非为自己升官制造“商机”;其二,是为了保官。官员退居二线,年龄是道红线,为保住手中权力,在台上享受权力带来的一切,只好改小年龄,把自己变成“童工”。蹊跷的是,这些官场“童工”不但能够一路绿灯,而且还能官运亨通。原因就在于这些“童工”背后有“高人”,大树底下好乘凉,而当地组织人事部门唯上不唯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对“问题履历”官员不能仅免职了事

  12月23日,《法制日报》刊文《对官员履历造假不能不了了之》认为,从法律上说,官员履历造假有的已涉嫌“伪造、变造、买卖、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但是长期以来,在不少地方,官员履历造假即便已经被查实,对当事人常常是“轻轻放下”,怎么也“舍不得”依法动用刑罚手段。莫非“免职”就万事大吉了吗?为何不追究他的“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呢?

  应追究监督部门对造假失察之责

  12月25日,《南方都市报》评论《对官员履历造假岂能民不举官不究》认为,对于曹莉简历造假一事,当地有关方面还应追究相关监督部门的失察责任,对其不作为行为实施问责。

  造假官员背后必有权力保护伞

  12月26日,《检察日报》刊文《简历造假成功,因为有权力罩着》认为,每一个造假官员背后都有“保护伞”,而且还不止一个,否则,任何人都可以看清楚的造假现象,为何能够通过那些审查的“眼睛”?其实,要想官员简历不造假,必须要严惩,不仅仅是严惩造假官员,更重要的是揪出其背后的“保护伞”,否则一切都是“浮云”,要么与公众打官腔,玩“失踪”,要么是不了了之。“保护伞”有多强,官员造假的力量就有多强。

  【网民观点】

  “删除简历”之举更显当事方心虚

  商都网网友“孙维国”:曹书记的简历页面被删除了,而且相关方也没有直面公众质疑给予回应。这样做到底是啥意思呢?是告诉公众俺的简历制作的不漂亮,需要重新制作所以删除,等重新制作好后再公布?还是俺的简历属于“机密”,不能公开?抑或是俺的简历有一些瑕疵需要“修补一下”?或是简历真的有问题?

  曹莉免职符合公众期待

  南海网网友“马骝山 ”:曹莉违规从被媒体曝光到“免立决”,仅仅间隔3天,这一讯号蕴含的积极意义令人鼓舞。不单单是体现了工作效率,更表明了十八大前夕省市县各级领导对此类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决绝态度,可谓雷厉风行,真“杀”实“砍”,一步到位。

  应以“问题简历”为线索,将腐败深挖到底

  四川新闻网网友“陈国琴”:面对公众对于山西临县安家庄乡党委书记曹莉简历的质疑,有关方面绝不应当简单地将简历删除,也不要试图通过各种托辞来掩盖问题。当然,问题的出现,无疑是摆在吕梁市委、市纪委等部门面前沉甸甸的反腐线索,有关部门当应对官员的离奇档案展开深挖细究,官员的“离奇”档案真相究竟何在?“离奇”档案又为何能一路“绿灯”畅通无阻呢?

  杜绝“问题简历”须弥补制度漏洞

  荆楚网网友“孙传章”:曹莉为何能修改自己的简历?要说原因,关键就是漏洞太多。一是档案管理方面有漏洞。二是组织部门考察方面有漏洞。三是人大代表监督方面有漏洞。四是问责方面有漏洞。曹莉的职务被免了,这些漏洞何时补?如果免职就算处理了,不严肃追究那些默许造假者、助长造假者、协助造假者、纵容造假者的组织和个人,官员“简历造假门”永远也堵不上。

[责任编辑:zywliuz]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