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舆情频道>>地方舆情>>山 西

山西静乐县委书记之女被曝连续五年吃空饷

时间:2012-01-06 15:29:00  作者: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主题事件】

  1月6日《经济观察报》报道,山西省疾控中心人事科科员王烨,从2006年入读山西省中医学院时起,就已成为该疾控中心有事业编制的正式员工,5年间,除领取基础薪、生活补贴及住房公积金等外,学费亦由省疾控中心承担,5年累计领薪约10万元。直至2011年10月,她才开始在省疾控中心上班。据悉,王烨的父亲是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县委书记杨存虎,其哥哥在省人事厅工作。事后,山西省疾控中心主任张杰敏回应称,王烨调入该单位,并在该单位领取工资完全合乎要求。目前,山西省纪委正对此事进行调查。

  【三大疑点】

  2011年12月14日,山西省疾控中心主任张杰敏接受采访时回应称,王烨调入该单位,并在该单位领取工资完全合乎要求;不清楚王烨的家庭背景。但其回应存在三大疑点:

  ●卫生局查无王烨人事调出记录

  张杰敏:王烨的人事关系是2006年从忻州市卫生局调入山西省疾控中心的。

  《经济观察报》调查:忻州市卫生局并无王烨的人事档案调动记录,卫生局称,对“王烨”这人没印象。

  ●王烨学历成谜

  张杰敏:王烨五年来从未到省疾控中心上班,是“脱产学习”,合乎组织、人事程序和要求;王烨是中专毕业后,先成为疾控中心技术员后到山西中医学院上学的。

  《经济观察报》调查:山西省中医学院的老师和学生称,王烨先后就读于学校基础医学部和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系,是对口班学生,对口升学不同于成人考试,在对口班学习也不同于脱产学习,王烨为扩招补入生;《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登记表》(真实性张杰敏已确认)显示,王烨是2006年12月才到疾控中心“工作”,而中医学院当年9月已开学,属于入学后入职;中专班主任否认有“王烨”这个学生。

  ●入职由谁操作?

  张杰敏:王烨调入疾控中心一般要在内部讨论。我没参加过(讨论会),但是我不敢说没上会。

  《经济观察报》调查:2006年时任山西省疾控中心主任栗文元、时任书记高平友,否认认识王烨,称对王烨入职不知情,时任人事科科长贾某则对此事闭口不提。疾控中心现任科长赵星光则称“王烨2006年就入职疾控中心是胡说”,但他不愿多解释。

  【政府回应】

  1月7日 ,山西省纪委新闻发言人向新华社记者表示,对群众反映静乐县委书记之女“吃空饷”一事,山西省纪委已与山西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成调查组,正在进行调查。

  【传播情况】

  1月6日,《经济观察报》刊文《一个县委书记女儿的职业轨迹疑问》率先对此事进行报道。该报记者采访了山西省疾控中心主任张杰敏,张杰敏对此事作出了回应,但后经该报记者调查发现,张的回应中存在诸多疑点;当事人王烨拒绝回应。当日,该文被凤凰网、新浪网转载。

  1月7日,《经济观察报》的报道被人民网、正义网等转载57次,其中被网易转载后,截止目前,有2941人参与讨论,新闻跟帖101条。网友普遍对王烨吃空饷的行为表示气愤,认为她明显就是在“拼爹”。此时,舆情开始发酵。随后,新华网刊文《山西就群众反映静乐县委书记之女“吃空饷”一事展开调查》介入报道此事。文章称,山西省纪委已与山西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成调查组,正在对此事进行调查。该文当日即被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转载了80次。当日,相关新闻及评论共139篇。

  1月8日,《中国青年报》、《京华时报》等纸媒纷纷摘编《经济观察报》、新华网的报道,之后,相关文章在网媒中相互转载超过200次。同日,《新京报》、《长江商报》等媒体相继刊发相关评论文章,《新京报》评论认为,山西疾控中心主任口中的“脱产学习”其实就是一种“政策后门”,非常不合理。《长江商报》评论指出,不在其位,却谋其饷,“吃空饷”这种不劳而获的行为涉嫌公共利益非法代际传递。当日,相关新闻及评论共358篇。

  1月9日,媒体开始集中发力评论此事。《新华每日电讯》、《北京青年报》、《法制日报》等纸媒及各大网媒争相刊文评论此事。这些媒体评论分析了“吃空饷”事件背后的根源和此种行为的实质;抨击了“吃空饷”行为的肆无忌惮,并建议对“吃空饷”者追究刑责,严查“吃空响”背后的腐败。当日,相关新闻及评论共385篇,舆情达到监测期峰值。

  1月10日,《法制周报》等媒体纷纷刊文评论此事。《法制周报》刊文《打击“吃空饷”还需“下猛药”》认为,只有追究权力腐败者的法律责任,“吃空饷”才能得到有效遏制。金羊网网友“朱永杰”评论则称,“王烨事件”背后有一连串的“贵人”在违法违纪;而这些“贵人”统统被“县委书记”搞定,违法违纪成本为零。当日,相关新闻及评论共121篇。此后,仍不断有媒体及网友关注并评论此事,因山西纪委对此事的调查结果尚未公布,舆情走势有待进一步观察。

  【媒体评论】

  应对“吃空响”者追究刑责

  1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刊文《“吃空饷”实质是诈骗,应追刑责》认为,“吃空饷”以伪造等手段,来骗取国家工资福利,或通过欺骗行为取得少则几千元、多则数万元以上的非法收入,已经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给“吃空饷”定诈骗罪不存任何法律障碍。当然,这种惩治也决不能仅针对“吃空饷”来实施,在这个违法犯罪链条上的所有参与者都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尤其是掌握着人事部门审批权力的失职渎职者,甚至腐败者。

  杜绝吃空饷须完善监督机制

  1月9日,《生活新报》评论《“书记女儿吃空饷”亟需正本清源》指出,要想从根本上遏制“吃空饷”现象,杜绝类似的以权谋私事件继续发生,首先需要完善监管机制,斩断权力与灰色利益之间的链条,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规范、透明地运行。其次,对那些监管不力或者监守自盗、徇私枉法的公职人员,必须一查到底,并依法严惩,让其真正长记性。惟有这样,公众的希望才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变成奢望,社会的公平正义才不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吃空饷”凸显公共利益非法代际传递

  1月9日《法制日报》刊文《“吃空饷”凸显公共利益非法代际传递》称,不在其位,却谋其饷,“吃空饷”这种不劳而获的行为,首先违背了人们最起码的价值认同。5年间不曾在疾控中心上班,却心安理得地领着每月的工资,大学期间费用也全由单位资助,这种从天上掉下来的好事,也是让人难解的怪事。可因为当事人为县委书记的女儿,人们似乎就心照不宣地找到了原因。在山西省疾控中心这起“吃空饷”事件上,我们似乎看到了新的苗头,即公共利益在代际之间非法传递。

  建议深挖“吃空饷”背后的各类腐败

  1月9日,《北京晨报》评论《“吃空饷”绝非一个人在战斗》认为,毫无疑问,县委书记之女5年“吃空饷”,这绝非县委书记“一个人在战斗”,如果相应的人事、财务等部门能够遵守原则、认真把关,绝不会让“官二代”5年“吃空饷”,也绝不会发生如此荒唐之事。另外,身为县委书记的官员,其自身的作风与品行等,或许更值得山西省委、省纪委展开调查。无论如何,公众希望有关部门能以“吃空饷”作为反腐线索,深挖细究背后的各类问题。

  【网民评论】

  期待公正的调查结果

  求是理论网网友“侯文学”:女大学生王烨“吃空饷”的问题,不仅属于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也涉及贪污犯罪问题,更影响到社会公平正义,理所担任需要严肃对待。我们期待调查处理结果尽快公布于世,更希望这类荒唐事不再重现。

  调侃“吃空响”的腐败行为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友“徐在斌”:相比各地的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此女子好不爽快,一上班就“失业”,而且是带薪“失业”,不仅屁股上占着“位子”,还手上拿着“票子”,怎一个“爽”字了得啊!工作不干,“白银”白赚;补贴还有,何等逍遥;学成归来,“位子”还在;扩招补入、镀金有方。拼爹游戏真管用。

  长江网网友“叶文静”:亲,让你不上班领工资哦;亲,送你读本科哦;亲,帮你交学费哦。亲,速来疾控中心吃空饷哦!

[责任编辑:zywliuz]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