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4月1日,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太伏镇太伏中学一名初二学生被发现死亡,警方排除他杀。但在网民的持续追问之下,这一事件逐渐发展成一起全国性的舆情事件,网上谣言丛生,线下则群体集聚。当地多个官微密集发布通报,由于缺少证据支撑无法令舆论信服,长时间未能掌握舆情主动。直至4月7日,官方作出包括现场勘查、证人证言、尸检结论在内的详细通报,回应层级亦提高至四川省公安厅之后,舆情方转入回落。但这一事件暴露出的当地官方舆情应对处置中的问题,仍然吸引着舆论热议。
谣言丛生掀起舆情风暴
4月1日,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太伏中学发现一具男尸的消息在网络论坛和微信朋友圈中流传,引起网友关注。泸县县委宣传部官方微信“泸县发布”当天即发布通报,证实太伏中学初二学生赵鑫(通报中称“赵某”)在住宿楼外死亡,并称县委、县政府事发后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县教育局等多部门赶赴事发现场调查处置,死者善后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事件发生原因正在调查。
4月2日,“泸县发布”通报,赵鑫损伤符合高坠伤特征,现有证据排除他人加害死亡。4月3日,“泸县发布”再次通报,目前无证据证明死者系他杀,赵鑫损伤符合高坠伤特征。两次通报同时强调,公安机关正积极与家属沟通,争取家属同意并启动尸检程序。泸县公安局官方微博、微信“平安泸县”,泸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微信“平安泸州”等多个官方新媒体账号均进行了转发。
不过,事态的发展并未像官方期待的那样“有序”。在官方密集发声的背后,是不断传出的“现场视频”及网络流言。对于事件真相的追问裹挟着造谣传谣、群体集聚,舆情风暴席卷而来。
事发当天,几段事发现场视频就被上传至网络。令人不忍直视的死状、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强烈地刺激着网友。尽管官方随后的通报侧面披露,尸检工作尚未开展,但这一信息被舆论有意或无意漏掉,网络上已流传着多个版本的赵鑫死亡原因。有指赵鑫被老师骂了以致跳楼的,
有指家庭原因致赵鑫跳楼的,也有指学生打架引起的,还有指被“校霸”勒索保护费、打死抛尸的,等等。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流言中夹杂着许多极易挑起公众极端情绪的信息,如称“校霸”是权贵之子、政府和学校希望花钱私了、政府着急火化遗体、死者亲属被扣留等,相关帖文中更充斥着动员社会公众向官方讨要说法、讨要真相的言辞。
此后,赵鑫“惨遭殴打”的视频应运而生。被多人殴打的场景、奄奄一息的小孩,诸多元素促使舆论群情激奋。有律师甚至义正言辞地表示愿为死者家属维权,“坚决控告公权部门和涉事学校违法!”“绝不妥协和屈服!”
当然,舆论场中也不乏理性声音。4月3日,针对死者家属及诸多网友所认为的赵鑫“浑身是伤”,安徽省公安厅副主任法医师、果壳医药领域达人“法医秦明”就从专业角度指出,赵鑫后背暗紫色是尸斑,“后背条形的是死后形成的压痕,显然没有生活反应。左小腿左腕有伤,照片不好分析成因。看了半天,没看出什么特别的疑点。”4月5日,北京电视台新媒体“北京时间”刊发报道《泸县坠亡学生家属同意尸检 专家称背后紫红色为尸斑》即引述了“法医秦明”的这一观点。该专业解释尽管也面临着部分网友的质疑、嘲讽与谩骂,但在官方通报重初查结论而轻判断依据的情况下,无疑为舆论创造了理性参与的契机。
官方对于网络不实传言也积极进行了辟谣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理。泸县公安局于4月3日通过“泸县发布”“平安泸县”敬告广大群众,个别网民不经查证,肆意通过互联网、QQ 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编造发布不实信息,造谣生事,煽动群众聚集滋事,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秩序。目前查实唐某、李某、姚某、郑某等人网上造谣、传谣的违法事实,公安机关将依法进行处罚。泸州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官方微博“泸州网警巡查执法”也对所谓的“泸县一学生被殴打”“坠亡男生临死前被殴打奄奄一息的惨状”等进行了辟谣。同时,专职辟谣的微博账号“辟谣与真相”、泸州本地自媒体“泸透社”等多个自媒体账号也积极参与了辟谣工作。
4月3日至5日,官方的辟谣工作及查处造谣、传谣违法行为获得了媒体大量关注。主流媒体如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法制网、澎湃新闻网、封面新闻以及川报观察、泸州广播电台等四川地方媒体均援引官方消息进行了报道。《四川泸县警方通告中学生校内死亡:4人造谣死者“被同学打死”》《细数泸县太伏中学生死亡事件中的谣言》等新闻报道广为传播,仅新闻网站相关转载累计就达250余篇。
密集通报难止舆情高企
官方坚持不懈地进行辟谣,客观上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有网友就据此认为当地对事件本身没责任,但后期处理“简直惨不忍睹”,并质疑谣言层出不穷疑似“有推手”。然而,辟谣工作实质上并未触及事件的核心,也即舆论所追问的赵鑫是自杀还是他杀,导致部分网友反而认为警方查处造谣、传谣违法行为为时过早。“我们要真相,即使它残酷无比”“昨天保护不了母亲,今天保护不了儿子,明天保护不了自己”等调侃起哄大行其道,而根源则是舆论所指的警方“弄错顺序”,先排除他杀,后进行尸检。网易网友“何立言”的一条获得超过10万点赞数的评论就颇具有代表性。“何立言”认为,即使是高空坠亡,也有自行坠亡和人为外力导致坠亡两种情况,前者是自杀,后者则是他杀,“泸州警方应该查明事实真相,给死者家属乃至关心此事件的社会各界一个说法。围观就是力量!”
实际上,4月1日至5日,官方多个新媒体账号联动、密集发布了案情通报,其中仅“泸县发布”“平安泸县”“平安泸州”微博、微信发布的案情通报合计就有11条,相关信息也在媒体报道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封面新闻报道《四川一中学生在住宿楼外死亡 警方:初步排除他杀》、澎湃新闻网报道《四川泸县一初二学生宿舍楼外死亡,警方:坠亡,排除他杀》等。但由于官方通报缺少事实证据,未能取信于舆论,官方的作为未能实现掌控舆论主动。从事件曝光起,舆论场就长期处在自媒体、媒体带节奏的状态之中。其中既有追问真相、增加官方舆论压力的,也有还原事实、努力纾解网络负面舆情的。
前者如“北京时间”、澎湃新闻网,其相关报道中曾引述家属说法称,赵鑫背部、头部、胸部有多处紫红淤血,家属未发现其有轻生的念头,事发前生活老师未发现异常等。这些报道虽然推高了舆论关注度,但总体而言在反映事件疑点上尚属中立。而新华社4月5日深夜发布的报道《拿出澄清谣言的事实需要多久——三问四川泸县校园死亡事件》,则带着强烈的质问——“孩子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究竟有没有霸凌现象?”“当地到底在紧张什么?”。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