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市岳麓区非法强拆致人死亡事件,经由受害人家属曝光,引发舆论强烈关注。“强拆被活埋”、“尸体支离破碎”等情节,加之大量现场照片、视频的曝光,极大地刺激了公众的神经。事件曝光之初,受害人家属通过微信、网络论坛等多种渠道发布信息,表达自身诉求,成为各大媒体提供了大量的新闻素材。对于官方而言,舆情压力持续高涨。
民众在遭遇不公或公权力的恶性对待后,通过诉诸舆论的方式表达诉求和抗争,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近年来,由于舆论生态和媒体环境的变化,类似的舆论抗争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与早期的舆论抗争相比,近年来的抗争者不是被动地反映抗争诉求,等待媒体去报道,而是主动设置个体议程,通过新媒介使自身成为抗争诉求的“放大器”,进而影响媒体议程、公众议程和官方议程。在此过程中,传统议程设置的议程关系被颠覆,议程流向出现翻转,呈现出“抗争者为主、媒体为辅”的新形态,而使得抗争者自身的主体性更加凸显。
目前,舆论抗争者对于这种新形态的了解越发深刻。民众通过网络表达,吸引传统媒体的介入,使单一事件焦点化、舆论化和公共化,进而形成推动政府解决问题的强大压力。
以此次长沙市岳麓区事件为例,在受害人家属网络发帖的次日,当地官方即与家属达成协议,此后家属未再次通过网络发声或接受媒体采访,为此次舆情尽快落幕奠定基础。而政府方面及时公布问责结果,检察机关对涉嫌职务犯罪人员立案调查,则将事件及时导入法律轨道,官方舆论压力进一步缓解。
在个体抗争者的舆论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当下,官方化解舆情争议,更应当从个体利益诉求入手,从实现个案实体正义入手,从而实现舆情信息的源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