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机关在信息化建设领域取得的成就,是当前政法新闻宣传领域不可缺少的话题之一,舆论对此也十分关注。然而经过梳理发现,所谓“机器人法官”引发争议的案例其实并不鲜见。甚至如果把时间坐标放置在十年前,2007年出现的“计算机量刑”技术,在当时已经造成不少民众的担忧。尽管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近十年中有了长足进步,但依旧无法解开一个未竟之问:“被机器人审判,人类能接受吗?”可见,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面临的伦理困境和社会心理考验,远远大于技术本身的发展。
近日,南昌市交管局开展了“随手拍举报”活动,通过有奖举报的方式鼓励市民举报交通违法行为。然而此举却引发公民隐私泄露等一系列担忧。其实类似的“随手拍”活动已经在全国多地出现,总体上是质疑大于肯定。甚至已经有法院以“行政调查取证不得委托公民行使”为由,判决此类做法违法。
毫无疑问,政法机关作为法治社会的“压舱石”,在加强宣传和技术革新的同时,更要坚守法治的定力,秉承审慎的法律态度,而非一味地“求新求特”。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