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舆情频道>>舆情研究

网络直播频频越位挑战监管短板

时间:2017-03-23 16:46:00  作者:钟进军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网络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为吸引眼球,牟取经济利益,一些网络直播平台的主播不惜铤而走险,播出各种猎奇猎艳甚至违法的内容,给网络监管部门和政法舆情处置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近日一段事发地疑为沈阳的“女子在乐天超市直播毁坏商品”视频在网上热传。适逢近期中韩两国因“萨德”关系紧张,部分中国民众发起“抵制乐天”的行动,这段直播内容在网上引发热议。3月12日晚,沈阳警方官方微博主动回应称,“已经关注到此情况,正在处理。”沈阳一民警在微博称,“一些人借所谓爱国之名做给国家抹黑的事,不是蠢,就是坏 !”

  此前,引发舆论关注的还有“打野直播”,“打野主播”们边深入田野、山林捕捉野生动物,边直播猎捕过程。国家林业局回应称,涉嫌违法的“打野直播”将严厉打击。

  再往前溯,3月6日,“两男子将共享单车扔入天津海河”并进行网络视频直播,天津市警方连夜展开调查取证工作,3月9日下午,天津市公安局微博通报称,两名涉事男子已被民警从辽宁省葫芦岛市押解回津,并分别被处以行政拘留10日和5日。

  上述三起网络直播引发的舆情,相关警方及主管部门均予以发声回应,尤其是天津警方线上响应迅速,线下处置亦及时、得力,树立了警方的良好形象。

  值得关注的是,短短不到半个月时间,就连续出现三起引发关注的涉嫌违法网络直播事件,暴露出对直播平台的监管仍然存在明显漏洞。虽然目前网络直播已实现实名认证,但在名利驱使下,一些网络主播对相关法律法规熟视无睹,我行我素,这对网络直播行业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尽管一些直播平台声称,通过一系列的制度,针对管理员、会员、主持人等群体的行为加以严格约束。并且研发了最先进的视频识别技术,7x24小时不间断的实时监控,只要发现负面直播,第一时间就会撤销并永久注销账号,以此来表达对于治理网络直播环境的决心。但事实上,由于直播门槛低,平台众多,人员数量大,一些主播即便被封号,往往换个平台继续运营。监管部门的处置存在滞后性,有的甚至媒体报道后,才会引起关注。在收益远大于风险的情况下,一些违规直播行为才屡禁不止。

  新技术带来新挑战,对于网络直播,如何充分发挥其有益于社会的正向功能,尽力避免其引发的负面舆情效应,在监管方式和手段方面,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责任编辑:zywgxj]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