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反腐倡廉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道路的具体道路之一,是与中国发展相适应的一条反腐倡廉之路,体现出执政党反腐倡廉的主动性、自觉性、自律性。
|
铁腕反腐十年艰辛历程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十七大首次把反腐倡廉建设同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并列,构成保证党的长盛不衰的整体方略。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越走越宽。
观察十年来的反腐倡廉之路,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把握反腐倡廉建设规律,不断完善反腐倡廉工作方针,既坚决惩治腐败分子,又努力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坚持惩防并举的方针,把惩治与预防始终贯穿反腐倡廉全过程。[详细]
|
查案与维护民生并重
十六大以来,一批违反党纪国法的案件得到了严肃查处,包括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受贿、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利用人事权、司法权、行政执法权、行政审批权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的案件,官商勾结、权钱交易、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等等。
仅以十六大至十七大期间为例,全国纪律检查机关共立案677924件,结案679846件,给予党纪处分518484人。陈良宇、杜世成、郑筱萸等极少数高级干部严重违纪案件得到了严肃查处。而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纪检监察机关共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4843人,移送司法机关的县处级以上干部777人。[详细]
|
党内对权力运行监督不断加强
十六大以来,既重视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又重视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既重视党内监督,又重视党外监督,初步形成了对权力运行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完整而有效的监督制约体系。
党内监督是最重要的监督,十六大以来,中央一直坚持和完善党内民主和监督的各项制度,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强化党内监督带动各方面监督。[详细]
|
改革与创新重在“治本”
改革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途径。十六大以来,坚持深化改革、体制创新,既加快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又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央纪委配合有关部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体制、干部人事制度、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投资体制、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实施和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制度,都取得了良好效果。[详细]
|
|
 |
|
十七大首次把反腐倡廉建设同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并列,构成保证党的长盛不衰的整体方略。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越走越宽。 |
|
 |
|
坚决查办违法违纪案件,严惩腐败分子,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突破口,是党同腐败分子最直接、最激烈的较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