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文化>>法眼观娱>>娱乐评论

娱评:《中国好声音》无法容忍的山寨催泪弹

时间:2012-07-20 11:19:00  作者:韩浩月  新闻来源:京华时报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选手徐海星在节目中称“父亲病故”遭到质疑,目前这一事件持续发酵,将以前她参加青海卫视《花儿朵朵》时说“爷爷病危”的旧话也扯了进来。针对质疑,《花儿朵朵》和《中国好声音》分别都发了声明,又引起更大争论,将徐海星推到一个更尴尬的位置。

  徐海星在两档不同节目中有关亲人的说法,是自己口误也好,是节目组误传也好,其实并没有什么值得拿出来讨论的。如她所说,“每个失去至亲的人,都不愿意把这种事情拿来炒作,没人愿意把伤口揭开来给人看,这个很痛。”对情感底线还抱有信心的观众,一定不怀疑徐海星的话。如果这也是假的,那真不知道当事人和节目组意欲何为。

  该质疑的是理性

  需要质疑的不是徐海星,而是某些娱乐节目。选秀就好好地去唱吧,谁的音色好,谁的表演好,谁就当红。毕竟比赛比的是音乐水平而不是幕后故事。如果想要给观众讲故事,可以去拍电视剧。选手背景介绍或花絮能让观众“解渴”。但切忌喧宾夺主,成了习惯性动作。

  常见情感访谈类节目和家庭纠纷调解类节目充斥荧屏,泪眼纷飞的情形,不由让人怀疑电视台是怎么了?非得逼着观众每天晚上陪着一帮不知是否演员的人一起流泪才高兴?话说回来,之所以各电视台明知打“苦情牌”是不断重复自己、重复别人,也要一条道走到黑,归根结底还是观众的遥控器喜欢停留在这类节目上。

  苦情也可以慎用

  巧夺天工的设计也好,天衣无缝地演戏也好,拜托娱乐节目要做就做全套,别留下让人发现破绽产生质疑的机会。不然,多少观众的眼泪白流了,心头涌起的感动还没彻底消失就被添加进了一股塑料味。山寨的感动玩儿多了,早晚有一天人们会选择什么都不相信。

  娱乐节目巧用“苦情牌”很简单,让主持人做背景介绍,引导嘉宾和选手不纠缠于此,让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选手未来发展上。娱乐节目还应有很多感动人的手段,拜托多来点真的东西吧,比如舞台上发自内心的演唱。

[责任编辑:zywyp]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