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文化>>法眼观娱>>娱乐评论

荧屏何时不“啃老”?

时间:2012-08-08 09:37:00  作者:冀北仁  新闻来源:北京晚报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湖南卫视第13次重播《还珠格格》,稳坐日间卫视收视率头把交椅。如此成绩,让很多由名导、名演员重金打造的新剧望尘莫及。据不完全统计,“86版”《西游记》经各地卫视和地方台重播超过2000次,有网友戏称,都可以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了!有人感慨:“当年伴我长大的小燕子,如今伴着我儿子长大。”因为重播的次数太多,且每到假期就准时报到,《还珠格格》、《西游记》、《鹿鼎记》、《新白娘子传奇》、《仙剑3》等多部电视剧被网友扣上了“暑假神剧”的封号。

  中国荧屏不仅是老剧重播现象严重,而且翻拍剧也相当严重。有学者做过统计,一度在我国各电视台同步播出的电视剧中,翻拍剧竟占到近50%。针对同质重复甚至低质重复的现象,有人调侃,国内电视剧进入了“啃老时代”。确实如此,谍战剧、抗日剧、家庭伦理剧、穿越剧、宫斗剧等都是一拨一拨扎堆亮相荧屏,越来越少见新剧优质剧目诞生,除了舶来剧目,“啃老”剧目越来越让观众心烦。据统计,我国去年生产3万多集电视剧,也就是说,电视剧行业不断有热钱涌入,但却是一派“只有资本,缺少创新”的怪相。原因就是,影视工作者宁可搞“剧二代”,也多不愿冒险创新。

  然而,创新、推动原创才是电视剧行业的生命力。上海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石川说:“纵观时下电视剧的消费,呈现出一种快餐化、泡沫化的倾向,经典也正日渐离我们远去。”可喜的是,有些人已发现了这种危险。细心的观众或许注意到,2010年、2011年,上海共有12部电视剧在央视一套、八套黄金档播出。2012年更是呈现“井喷”态势,仅上半年就有10部电视剧登陆央视。为什么电视剧创作中的“上海现象”格外引人注目呢?原因就是上海加大了对原创剧本的扶植,这些剧没有一部是炒冷饭的。

  荧屏不再“啃老”,关键是创新。原中央电视台赵化勇曾说,“与其拍一般的电视剧,不如拿出一部打得响的电视剧”。石川更是认为,今天的电视剧要成为经典,就必须具备鲜明的当下性,传达的价值观要接地气,不管是什么类型,什么题材,什么风格,都要努力去寻找跟当代生活对话的价值共鸣。是的,要拍摄叫好又叫座的电视剧,就必须拍摄出贴近生活、与百姓共鸣的具体审美价值的电视剧。现实是,我国不缺名导演不缺名演员,也不缺技术支撑,只是某些影视工作者缺乏创新,赚钱意识太强,甚至为了钱根本不去精心打造电视剧。要想让荧屏不再“啃老”,就必须扶持原创,就必须有为观众拍摄电视剧的思想,绝不能一切为了钱。

[责任编辑:zywyp]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