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年前的“指导性案例”
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济源分院
分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 唐懋蓥
闲有余日,正可学问。走进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济源分院检察史料馆,这里有薪火传承的凝重红色,有连接时空的精神纽带,有激励我们走好新时代新征程的成长砝码。
(分院“人民检察史陈列馆”馆藏实物)
这是一份1954年7月8日刊印的《天津日报》,头版上赫然挂着竖版繁体大标题:最高人民检察署等组成联合检查组全面彻查军用胶鞋变质事件。小心翼翼展开这泛黄脆响的新闻纸,呼吸着由时光发酵沉淀的特殊气味,研学起这个六十八年前被整版篇幅刊载的“指导性案例”。
1954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署获悉天津地方国营橡胶厂和部分私营厂商在为志愿军加工制造军用胶鞋中偷工减料的违法事件后,立即协同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轻工业部、华北行政委员会人民监察委员会和政法委员会等众多机关,成立联合检查组开展工作。依法查明该事件背后“擅自更改配方标准、以次料顶好料、偷改规格粗制滥造、虚报成本签订虚假合同”等违法犯罪事实。且在调查工作中,广泛发动各橡胶厂职工的热情协助,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进行“研究鉴定”,排除了“或与各厂生产设备条件有关”的“客观怀疑”,在决定“依法提起公诉要求惩处奸商和违法失职干部”的同时,要求有关部门加强“对私营工商业者的爱国守法教育”, “严肃建立国家统购统销的监管制度”,压实“坚决与那些害群之马作斗争的政治责任”。与这则报道配套,同版面还刊载有人民日报社论和新华社通讯,字里行间迸射着检察事业与国运民生同频共振的光芒,回荡着检察使命与法治建设阔步挺进的铿锵。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英雄们用生命捍卫人民利益和国家安全,是民族脊梁;检察官用心血捍卫国家法律和司法尊严,是时代先锋。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前途,都来自于这一代代英雄和先锋!
我们如今工作中正提倡强调的诸如提前介入、联合办案、自行调查、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组织专家论证、组织听证以及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开展诉源治理、进行犯罪预防等等这些工作理念,在这个久远的案例中都有体现。这些先进的做法和理念,在几十年前的检察办案中早已积极运用,甚至不少措施恰是具有公益保护性质的司法实践。这正是需要我们认真研读的“指导性案例”,其“要旨”就是能动司法服务大局,以检察担当维护国防利益,保护军人权益,捍卫公平正义;其“履职过程”就是能把讲政治作为推动工作的主心骨,能把精业务作为守职尽责的顶梁柱,能把务实效作为落实任务的基准点,能把强作风作为对标责任的定盘星;其“指导意义”就在于把服务大局作为首要政治品质,把专业精进作为基本职业素养,坚持首先从政治上看,树立“把每个案件当富矿,以每项工作筑根基”理念,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司法路径,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部署安排,同心同德凝聚上下内外合力彰显国法权威。
这些令人肃然起敬的史料,散发出一种伟大的、神圣的魅力!革命文物是中国共产党非凡奋斗历程的历史见证,是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历史、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
再次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军地检察机关协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欣喜于军地检察机关正在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凝聚合力。济源检察机关结合本地实际,依法快速、优先受理各类涉军案件,严厉打击各类危害国防、军队建设和军人军属权益的犯罪,切实维护国家和军队利益。为了捍卫英烈荣光,济源检察机关结合新时代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新要求,以服务大局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和检察自觉,协同职能部门,通过磋商、检察建议等诉前程序,督促行政机关积极履行职责,使我们的党继新、薛子中、于思礼、孔庆华、孔金柱等许多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得到修缮管护,加强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 永葆红色文化薪火相传。
回头望,百年伟业因初心不改而朝气蓬勃;向前看,伟大复兴因矢志不渝而一往无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一项事业、一个团队,也必须知道要做什么,该做什么,最好怎么做。作为新时代检察官,最该坚持党的初心使命,最该坚守党的理想信念,最该坚信党的目标路径,最该以工作态度反映政治本色,以作风品质彰显职业价值。常以奋斗之问、信念之问、初心之问,通过一项项工作成效体现久久如一的初心使命,以一个个精品案件体现久久回响的人民情怀,以一天天奋斗不懈体现久久为功的昂扬姿态。我们惟有焕发初心不改、信仰弥坚的政治品格,培育至诚奉献、为民造福的高尚情操,抖擞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方可不负历史、不负前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与时代合拍,与民族共振,与祖国同进。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