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美龄宫遭遇“婚宴门”,私人会所开进建福宫,避暑山庄成“皇家会馆”……我国文化遗产频频遭遇商业裹挟,沾染"铜臭"的文化圈亟待救赎。

1
5月14日,央视知名主持人芮成钢在微博上透露故宫博物院建福宫会所的入会费相当高昂,高达100万人民币。 
美龄宫被曝办餐厅七八年
南京宋美龄别墅内大办婚宴,引起游客的议论纷纷。 

  透过各种“会所门”事件,人们对私人会所的存在和经营现状以及监管等问题都加强了关注。各种极尽奢华的私人会所开始进入公众视线,然而浮华背后却是问题种种、乱象频生。

1
位于北京市内一家私人会所,透过一面墙一样大小鱼缸可以看到内部的陈设及其奢华。 
2
京长安俱乐部让很多中国人知道了“会所”这一新事物,北京“四大会所”的说法也是由它开启的。 

  成功人士享受专属服务本无可厚非,然后,私人会所的“神秘”却是硬伤。在诸多的权钱交易及黄赌毒事件频发后,会所现象不断地引发公众们的质疑。法律上的空白、政策上的缺失、监管的不力,无一不牵动着脆弱的社会神经。

"私人会所"不能成监管"真空区"

  毫无疑问,不论是北京故宫还是承德避暑山庄,这些都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都应该有着公共属性,在这些场所修建豪华私人会所,显然损害了公众利益。退一步说,即使在非公共场所开办私人会所,也不能因为“私人”而逃避监管,对私人会所的监管应成为常态化、制度化。此外,开办私人会所是否依法获批,对收取的高额会费的来源及流向如何监管,如何让私人会所在阳光下运行,相关部门责无旁贷。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城市开设豪华私人会所,原本也并非什么坏事,但对于私人会所的规范化管理,以及对进入会所的人员身份的鉴定,长期以来都由于私人会所的隐蔽性成为谜局。 私人会所如此神秘,是否会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此前媒体报道的吉林长春市某私人会所为官员找“小三”,多名女大学生前往应征。私人会所的不公开性,注定了其中发生的各种行为都属于“地下活动”,私人会所内是否存在权钱交易、色情交易或者贪污腐败等违法乱纪行为,这些显然都不能成为“真空区”,需要监管的大力介入。 

中国富人为"奢"狂 私人会所凸显变色消费

  当私人会所在中国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是该欣慰于社会发达推高了消费能力,还是该警惕于这些是非难辨的“灰色奢侈消费”搞坏了风气与秩序。说这种话,并非见不得中国消费水平的进步,而是隐约可以感觉到,这些消费显然不会那么“纯粹”,很多时候会成为权力、资本、腐败、奢靡等进行“勾兑”的场所。当然,它还有另外一层弊端,就是容易在贫富悬殊的日子里,制造社会对立,刺激社会神经,引发普通民众的不满。而问题的要害在于,在这些领域所谓“监管”恰恰是空位的,没有人去过问这些奢侈消费的“颜色”,各种纠葛“搅和”到一起,让民众质疑丛生。

  中国到底可以有多少个私人会所?京城四千家多不多?中国能不能有真正的高品质的精英消费,取决于能否走出“灰色奢侈消费”的陷阱漩涡;不早早从漩涡中走出来,引导社会奢侈品消费走上正途,注定是一种奢望。

1
高档私人会所暗藏多种弊端,还需监管部门发力规范。 

  社会的新鲜事物总是走在法律的前面,这很正常。但是,对于私人会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应该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亟待解决的监管空白仍需多方给力。私人会所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是应及早纳入依法监管的轨道,使其不再游走于法律边缘。

  精品推荐
南科大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