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反腐频道>>反腐案讯>>图片新闻

地方人造节泛滥 腐败浮夸之风需警惕

时间:2011-06-30 09:02:00  作者:李健凤  新闻来源:红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近来,打开各大新闻网站,尤其是中央媒体驻地方分站或本地网站,总能看到某地又举办了某特色文化(美食)旅游节,更有甚者挂上“国际”名号,这厢唱罢那厢登场,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在笔者看来,这种费尽心思的人造节不过是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又一种追求浮夸政绩的表现,甚至会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各方不得不提高警惕。 

  文化不知何处来 

  笔者在媒体时也接触过一些地方举办的人造节,发现这些“节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总是美其名曰“文化节”,然而其所谓文化却不知来源何处,有什么真正内涵,地方官员也说不出个所以然,说白了就是“扯淡”,人为强加,甚至无中生有。访问老百姓时,问到何为xx文化,得到的也只有茫然的表情。 

  人造节多数在媒体的笔下“隆重举行”。举办方通常请来大量媒体以期扩大宣传,花费巨额邀请明星表演以望吸引眼球。然而,声势浩大的活动轰轰烈烈过场后,真正能留给人的“文化”的回味享受实在乏善可陈。 

  此外,这些节日中的商业街、美食节也出现雷同。烧烤、甜品、各种工艺品在人造节中随处可见,实在毫无特色可言。 

  短板凸显软肋重重 

  一些地方本身的旅游资源其实很匮乏,即使也有几处有来历的景点,但在政府工程的“改编”下就能变成丰富的特色旅游资源。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海湾,几块奇形怪状的石头,或者一个花田,也被说成地方标志性旅游景点。旅游资源缺乏组合性、群体性,也无法形成统筹方便的旅游路线了。 

  其次是地方的组织、接待、服务水平短板凸显,配套设施落后,苦了游客累了地方。连温饱不足的贫困县也跟风搞起了人造节。笔者有一次参加南宁某贫困县举办的人造节日,体会颇深。当时接待媒体的旅馆由于人数暴增,电力供应不足,食物供应紧张。试想倘若真有众多游客涌入当地,其后果确是不堪设想。 

  收支可成正比?办节易腐败? 

  从官方给出的数据看来,似乎人造节确实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官方终会自圆其说,难道还有自掌嘴巴子说亏本的不成?否则也没有第n届的“成功举办”了。 

  事实上,还没有哪个政府敢于公布办节细账,公众也无过问。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人造节日可能滋生腐败,一些官员可以借着过节的名份好好公费消费一把,甚至还可以借节日的运作捞一把。 

  不可否认,一些地方确实也有特色生产而又推广无门,“酒香也怕巷子深”。地方政府为扩大地方特色宣传,招商引资,发展经济,这初衷无可厚非。但是,笔者认为,大办人造节实在劳民伤财,不可取。政府应充分衡量当地实际条件,切不可盲目跟风。同时,更应公布办节预算、收益细账,结合当地民意,适可而止才是正道。

[责任编辑:zywltz]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