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反腐频道>>反腐时评

干部不作为也是一种腐败

时间:2010-02-03 15:50:00  作者:宗 文  新闻来源:福建日报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说起腐败,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生活腐化堕落等违法违纪行为。 

  然而,现实中还有这么一种现象:有的干部不贪、不占,不损公肥己,生活作风也没啥毛病,但工作上无所用心、无所作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得过且过“混”日子。有的则认为,“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只要自己不贪、不拿,不干事就不会出事,事干多了风险也多,何不当个“太平官”?总之,这样的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工作不积极、不作为,甚至消极懈怠。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庸官懒政的无良行为。对此等现象,今年省“两会”上就有代表委员予以痛斥。 

  消极与腐败常常相伴而生。不作为是典型的消极行为,实际上也是一种腐败,为何? 

  这是因为,不作为,不干事,可能不会出事,看上去中规中矩,似乎也干净,人们往往见多不怪,习以为常,最多只看成是作风问题,对其非显性的危害后果,认识不足,也不予深究。其实,这种不作为的消极行为,如同潜伏在干部身上的可怕病毒,不但在慢慢侵蚀干部的免疫力与健康躯体,而且一旦传播开来,染之者众,就会损害公共利益,侵害党和政府的肌体,影响干部的形象。不作为的一大恶果,就是贻误发展良机,造成的损失往往无法挽回、难以弥补,最终严重影响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 

  就其后果而言,不作为必定误事、坏事,乃至坏了大事,其为害之烈,一点也不亚于那种违法乱纪的腐败,有时甚至造成更大的损失,导致更严重的后果。现实中类似的教训,我们还少见吗? 

  干部不作为,后患无穷,绝不能等闲视之。我们在反腐治贪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治庸治懒,针对干部不作为的消极现象,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教育引导,强化干部积极履职的责任感。我们还应在制度安排上及时跟进,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依靠制度来铲除庸官懒政赖以存在的土壤,让那些不作为的庸者懒者下,让敢做善为的能者上。 

  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在新起点上加快推进海西建设,为广大干部积极作为、施展抱负提供一个大好平台。刚刚闭幕的省“两会”对加快海西建设已作出全面部署。此时不作为,更待何时?尤其在今年,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面临形势也很复杂,任何一个稍有工作责任心的人,岂能无动于衷、袖手旁观?积极作为,攻坚克难,才是我们应有的行动。当然,我们强调干部积极作为,更倡导要老实做人、干净做事。干部有所作为,但不能乱作为甚至为所欲为。那种不切实际、不遵循规律、不依法依规的乱作为,那种光凭一时热情而不顾长远的瞎折腾,那种借做事之名、乘机为个人牟取私利的“不干净”之举,我们都要坚决反对。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且不出事,党员干部当以此要求自己,切记之,慎行之,以积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扎实有效的作为,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辉煌业绩。

[责任编辑:zywfq]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