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反腐频道>>反腐时评

打击“购物卡腐败”有何高招?

时间:2011-05-06 09:04:00  作者:龙在天  新闻来源:半月谈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反腐利剑再次指向“收送商业购物卡”行为。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重申,领导干部收受商业预付卡等,将以收送同等数额的现金受贿处理。 

  去年1月,中央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详述了52种“不准”,接受“购物凭证”赫然在列。今年3月22日,中共中央纪委颁发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实施办法》,明确了违反52个“不准”行为的具体处理依据。 

  在当下,“购物卡腐败”正在成为贪官受贿的新形式。它披着“人情往来”的外衣,成了不法分子行贿受贿的“新宠”。购物卡腐败缘何能大行其道?有评论指出,因为购物卡贿赂有四大便利: 

  一是“购物卡办理、使用简便”。购物卡是采用“预付储值款”形式、无记名销售的有价凭证,行贿人购买简便,受贿人使用亦不需提供任何身份证明,使用简便。购买、使用简便,为个别人行贿,“托事说情”提供了便利条件而逐渐成为行贿人的首选。 

  二是“购物卡发送隐蔽,风险较小”。购物卡携带方便,既可以在办公室,也可以在家里完成,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同时,收受购物卡每次的数额较小,但次数较多,给检察机关查证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三是“购物卡处理简便,洗赃方便”。受贿者收受购物卡后,处理方式多样,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洗赃:直接去商场、超市消费使用,而不会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出让小部分利益,转手卖给购物卡倒卖人员兑现现金,不留痕迹。 

  四是“送卡人风险小,容易规避”。由于每次送的购物卡多者不过5000元,少者仅为500元,数额较小,即使案发,也因其数额较小达不到追究刑事责任的标准,以较小的风险换来较多“好处”,让行贿购物卡越来越成为社会风气。 

  北京石景山区检察院一份报告显示,以购物卡贿赂的案件,2009年占到了行收贿案件总数的83.3%。可以说,愈演愈烈的“购物卡腐败”,折射出腐败形式在新经济社会条件下的不断变异。 

  不仅是购物卡,越来越多的新型腐败,都已进入监管部门视野。不管是主动出击,还是形势倒逼,对新型腐败三令五申的禁止背后,是相关部门对新问题的及时应对,反映了治理的决心。 

  腐败产生于经济社会的土壤,地块越大、结构越复杂,滋生腐败的罅隙也就越多。社会财富大为丰富,经济活动大为增加,经济主体不断萌生,腐败产生的条件也更多,当前的情况就是如此。如何有效管理和引导类似购物卡的新事物,不仅考验监管机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也考验相关部门在经济社会转型期的“调适能力”。只有及时跟进,才不至于在新问题前败下阵来。 

  从许多国家的发展经验看,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腐败现象存在一种倒U形的轨迹:发展到一定阶段,腐败会呈增多趋势;到了发展成熟期,就会逐渐下降。然而,绝不能因此而放任当下的腐败。恰恰相反,只有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实现“精确瞄准”、“精确打击”,有效遏制各种“擦边球”,才能促使经济社会良性运转,不断走向成熟。 

  如果说购物卡是一个经济问题,“购物卡腐败”就实实在在是个政治问题。国家预防腐败局负责人在今年两会期间就曾表示,7个部门正在会商推出“预付卡实名制”,相信这对管住“购物卡腐败”会有实效。而同样,摸清新情况、新问题,对其他领域、其他地方出现的腐败不断施以“精确打击”,才能有效反腐、防腐。 

  【即时通会员如是说】 

  “购物卡腐败”作为一种新型的腐败,只是腐败玩出了新花样、想出了新点子,从而达到更隐秘、更稳妥的腐败方式。依我看来,打击“购物卡腐败”简直就是无知,甚至是愚蠢。购物卡腐败作为腐败的一种方式,就算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终实现了打击这种新型腐败的目的,也依然是在做无用之功。腐败者还会玩出新花样,弄出更隐秘,更稳妥的方式来进行腐败。“压力可以转变为动力”,这不是在逼腐败者改革,创新吗?与其等待腐败者创新,不如我们从源头上清理腐败这个问题,从根本上给予腐败强有力的打击。“杀人者死,然后人莫敢杀,伤人者刑,然后人莫敢伤”只有严格的执法,加强执法的力度,才能从根本上震慑腐败者,无论腐败者官职的高低,权利的大小,一经发现,必须给予最及时,最有力的打击。――张文超 

  到目前为止,腐败点子可以说很时尚且超前。按说,平民是没有腐败的机会和本钱的,凡是玩弄腐败游戏的人,都是有现权或现位的。――焦云逸 

  中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当然由于中国历史文化的特色,人情往来也随着社会发展不断丰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际交往也会随着科技进步不断发展,正常的人情往来和人际交往无可厚非,关键是打击人情往来中的腐败,这需要体制的完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筑起防范和杜绝购物卡腐败的大网,还社会风气的健康和谐。――倪卫校 

  觉得这不是问题的根本,问题的根本在于社会风气,集体千思万虑,打垮了“购物卡”,然后会有另外的替代品,指不定更加满足这四样条件也未可知,千万不要人们的精力都注重到打击“送礼形式”上,而忽略了为官者们的思想道德根本底线的离线状态。――李斐 

  腐败问题由来已久,目前的改革只是简单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从根本上加大对权力的监管力度,还会有更多的“购物卡”形式出现。如果只是单纯的针对“购物卡”进行整治,收效是微乎其微的。――程鹏丽 

  都是一样的东西,购物卡腐败也是腐败。而如何打击就是老生常谈了,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是国家是否下决心了,如果政府下决心要整治腐败问题,那么加强监管、扩大舆论监督、加大惩治力度,这就足矣。――李特 

  有政策,下有对策,没有不通风的墙,总会找到一个方案和渠道去实现漏洞的存在,所以,想严厉打击行贿不在一朝一夕,也不在纸上谈兵,需要落实到实处:执法、行动与监督。至于打击购物卡腐败一事,预付卡实名制是一个不错的想法,火车票实名制,仍有倒票买票现象的存在;手机新入网需实名制,也仍然有不记名卡在销售。因此需要再三思量,使之更加缜密。――刘鹏飞 

  购物卡具有实用,小巧,便于携带等特点。其实本来作为礼尚往来的节日物品挺好的,这一下又被扣了帽子,公司福利啊神马的,又有借口不给了。――严颜 

  所谓物极必反!虽然我国的腐败问题比较严重,但也不用太过消极。任何腐败的行为都有其制约对策,只要政府和人民时刻打击和监督,那些腐败分子总会无处藏身!――汪兰 

  整治新型腐败的话,辐射的面不可能仅仅是购物卡了,饭局酒吧KTV、求办事、给亲戚安排工作、房车美女,这些通通都得打击,只有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体制,这些通通才会彻底解决。仅仅把“购物卡腐败”用高招解决了,还有那么多的新型腐败如何解决?――胡倩 

  我不知道那些购买沃尔玛购物卡的人中有多少是买卡给官员送礼的,至少在朋友的婚礼上,我没有见过送购物卡的。这其中有另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那些出售购物卡的商家是否有责任?――小王 

  购物卡式腐败还真是没法堵着这口袋,不记名又隐藏,除了政府官员自身素质高拒绝之外哪里能杜绝了这样情况。商场本身是不知道卡怎么流通的,它们要的只是利润。除非让购物卡灭绝,要不哪有没有腐败的可能。――杨文 

  不如干脆取消购物卡,一律采用现金或信用卡支付,否则以购物卡腐败的诸多优势和隐蔽性,无论是打击还是监管,都难保不会留下漏洞。尤其是在中国这个重礼仪重节日重人情往来的社会中,法不夺情,收的人送的人都不会觉得这有什么不合适。美国能因为官员免费看了几场球赛就撤职查处,这种事情在中国就是私交人情,这是国情不同,既然已经是重症那就需要猛药。――西铭 

  腐败的源头是缺乏约束的权力,不管源头专抓小辫子,问题只会越来越多。这是个政治体制问题,却只见行政手段,不见制度完善。――小迷 

  联系腾讯加薪的例子,购物卡腐败让我又想起那个从小就思考而不得其解的问题:高薪到底能否养廉。平心而论,反映在帐目上的公务员工资水平实在算不得高,并且受各地财政实力影响,地区差异也较严重。但每年国考,大家削尖脑门挤这条独木桥,为的当然不是工资单上的那点数。各种隐性收、灰色收入让公务员也有潜力跻身中产甚至高产阶层,这是共识。可反过来思考,到底为什么会窜出这些五花八门的收入,如果我们调节财政分配,同时捋顺监管机制,让实际收入阳光化的同时,也增长合法收入,那腐败会不会减少?公务员热会不会退烧?财政负担会不会反而轻松?政府办事效率会不会反而加快?最终,大家都按统一游戏规则出牌,整个社会会不会有新气象?――杨菁 

  购物卡,一方面是送礼的好东西,一方面也是国企、事业单位的重要福利,像我这样在私企的打工者,是不会有机会用的。当年在街上看到,回收礼品,还挺吃惊的,谁会去卖礼品呢,现在才了然。购物卡行贿,现在俨然已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了。要想彻底切断,是否会使很多人失业,使国家少许多税收呢?我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一边因为烟草有害健康,严格限制烟草广告,却不彻底取缔烟草公司,只是因为烟草是重要的税源。当然,我这样打比方,会让很多吸烟的人不高兴。不过,事实就是这样,不管是个人还是单位,我们并不总在做正确的事,有的时候,明知是错的,还更愿意做。

[责任编辑:zywfq]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