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反腐频道>>反腐时评

"我行贿了"别只是反腐江湖的一个传说

时间:2011-06-13 14:49:00  作者:  新闻来源:红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日前,国内出现3家民间反腐网站,名称分别是“我行贿了”、“我行贿啦”和“我贿赂了”。创办人称目前已有超过5万网友访问该网站,而设立网站的灵感来自印度。创办人认为行为能得到政府支持,并称反腐是人民和党的需要,是为了把国家和社会建设得更好。(6月12日新华社) 

  就在“网络反腐”的神话几成浮云之际,“我行贿了”等3家民间反腐网站却横空出世。据说,基于近日媒体报道的印度反腐网站成功经验,该网站欲借其东风,将“网络反腐”往技术层面上更推进一步,力争发展成为反腐运动之深喉。 

  中国网络反腐由来已久,从一个网贴让“天价烟局长”周久耕锒铛入狱,到“烟草局长日记门”东窗事发并遭到最终查处,伴随网络民意的暗流涌动,网络反腐似乎正在创造一个又一个反腐神话。跟随“网友爆”、媒体跟进、政府介入的反腐脚步,一桩桩“帖案”最终办成了“铁案”。网络的力量如此神奇,以至于不少人开始将反腐的热情投注于网络之上,论坛上那一封封连篇累牍的反腐揭发帖便是这种热情的明证。 

  无奈,网络寻求的永远是新鲜,媒体永远追逐的也只是新闻兴奋点。一个周久耕可以在网络民意、媒体曝光的反腐节奏中倒下,那么到了第N个周久耕,恐怕网民连打酱油的兴趣都没有了,更遑论媒体跟进?到那个时候,所谓“网络反腐”,不过就成了反腐败的空中楼阁。同样的状况投射到如今的“我行贿了”这类反腐网站上,就极可能重蹈此前这类“网络反腐”的覆辙。 

  这还算是一种乐观的估计。基于当下行贿领域竞争异常惨烈的现实,除非行贿方打算与受贿方同归于尽,否则行贿方断不敢轻易出手,动辄上网告知天下“我行贿了”。对行贿者而言,最大的问题不是“谁受贿了我的财物”,而是行贿还要削尖了脑袋,排队加塞找庙门。再基于“跨省追捕”、“诽谤政府”之类的案件时有冒头,“网络反腐”的风险日益加大,即使喊出“我行贿了”,还不一定能打准对手的命门,弄不好自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谁又愿意冒着被“跨省追捕”的风险,昭告天下“我行贿了”? 

  这些假设之上,“网站会不会被取缔”这类疑问,还真是小问题。一句话,只要基于民主与法治的诉求,不能通过笃定的制度来实现,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始终存在某种断裂,没有制度桥梁将两者贯通一体,那么,“我行贿了”便注定只是众多网络反腐案例的插曲,它也注定只能成为一段传说。

[责任编辑:zywltz]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