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字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
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过日子却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只吃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了一点儿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把“俭”字当做“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也是难以为继。有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碎匾内飞出,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这个故事只不过是一个民间传说,但却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勤”“俭”不能分家。
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单位、一个国家也是这样。现在国家富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浪费成了一大公害。单位搞招待,几千或几万元一桌饭,有的吃上几口,剩下的便倒进了垃圾桶,让人揪心。更有甚者,花几千万元或上亿元建造的工程,由于不认真论证,盲目拍脑袋,结果成了废品,让百姓心疼。还有许许多多的铺张浪费现象,实在让人又气又恨又无奈。
说到底,浪费也是一种腐败,许多贪官就是从不拘小节走上了犯罪道路。正是忽视了这些不起眼的小节,才助长了贪官的贪念。这些小节说到底,就是勤俭节约,勤俭配合。只有达到“勤”与“俭”的完美结合,才能抵制浪费。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