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法治新闻传播

提升讲好中国检察公益诉讼故事的能力

时间:2024-04-26 18:39:52  作者:邱景辉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检察公益诉讼维护公共利益,社会高度关注,公众积极参与,可以说是检察业务中能见度最高的,这对检察机关在法律监督中加强法律传播,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新挑战。“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重要标准之一,是通俗易懂地以案释法。运用多种媒体平台,提升讲好检察公益诉讼故事的能力,重视检察公益诉讼新闻的二次传播、多次传播,是法律监督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检察公益诉讼法和法治宣传教育法加快立法进程的新形势下,也应当成为每位公益检察官的基本功、必修课。

一、讲好检察公益诉讼故事,要立足新时代法律监督工作的职能定位

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公益保护领域的生动实践和原创性成果,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现代化,即在“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中谋划和推进,相关检察宣传应当彰显其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要切实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关于“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保障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司法机关,是保障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力量,是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四个定位”,融入检察公益诉讼监督办案与法律传播的全过程。

例如,2023年,最高检在持续讲好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故事时,特别强调检察机关针对违反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提起公益诉讼,对于监督保障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统一正确实施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和显著的治理效能。最高检与中国残联、住建部联合发布十个典型案例,配套邀请十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点评,最高检第八检察厅申报的“无障碍检察公益诉讼实践普及推广”入选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融合实践十大精品案例,在新闻发布和媒体报道中都充分体现了“四个定位”。

二、讲好检察公益诉讼故事,要紧紧围绕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同频共振

这“三个工作计划”为依法规范精准做好检察公益诉讼指明了方向和重点,应当纳入检察宣传的主线和重磅。例如,围绕文物保护法修订,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在讲好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故事时,注重研究阐释中华法治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2023 年是“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入选“世界记忆名录”10 周年。“侨批”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检察媒体在挖掘前期涉侨文物保护相关检察新闻基础上,可聚集当时参加越洋检察听证会、近期来整改现场“回头看”的旧金山侨领蒋康荣,致信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检察院,并为梅阁码头修缮工程筹措捐款160 万元的新进展,加强“新时代侨批”选题策划和议题设置,打好“侨”牌,创新传播方式和路径,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凝聚更多“龙的传人”力量。

又如,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湿地保护法执法检查,最高检指导四川省检察院举办全国首届湿地保护公益诉讼专题研讨会,并发布湿地保护若尔盖倡议;指导江苏省检察院在滨海国际论坛会议期间举办滨海生态检察保护法治现代化研讨会,并发布滨海生态检察保护盐城倡议。最高检第八检察厅与检察日报社及时作了专题宣传,还推出检察官与外国专家围绕“检察公益诉讼助力滨海生态保护”的“云端对话”,扩大影响力。

再如,积极回应全国人大代表针对药品说明书字太小看不清、看不懂问题建议检察公益诉讼监督纠正的呼声,在全国两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期间,联合央视“法治在线”和最高检官微视频号,集中宣传检察公益诉讼助推的相关大字版、语音版、盲文版等解决方案,成功推动相关法律条款从倡导性规定调整为强制性规定,国家药监局随后启动相关试点。关于最高检“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无障碍改造专案”的报道还在深入推进中。

三、讲好检察公益诉讼故事,是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必然要求

肩负法律监督职责、代表公共利益的检察官,是法律传播的重要责任主体。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在央视“今日说法”《为了公众的利益》《捍卫公益之诉》《守护黄河秀美安澜》系列专题片,以及首个全国生态日专题报道《长江船舶污染治理专案》等检察宣传中,结合他主办的“万峰湖”“南四湖”“长江船舶污染”等专案,生动讲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伟力,节目收视率和相关案件听证会新媒体直播的浏览量屡创新高,为检察官普法作出了表率。

又如,最高检统一指挥办理的“电捕蚯蚓”系列案,江苏、贵州、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广西等地办案单位的检察官以案释法,经央视、检察日报等媒体持续跟踪报道、多频道多栏目多次传播,讲明了保护野生蚯蚓对于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生物多样性等重要意义,说清了行政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对于公益保护的互补优势,呈现了线上线下双管齐下针对捕猎、贩卖、生产销售禁捕工具等开展全链条系统治理的一体化办案模式,引起主管部门重视,得到社会各界支持,写进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和黑土地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专门完善了相关法律政策措施。最高检第八检察厅还指导淘宝天猫集团升级“绿网计划”,只要检索如“地龙仪”“捕鸟网”等禁捕工具,就自动跳转至有检察官以案说法的“普法+科普”页面,对潜在的违法者进行警示教育。这是检察公益诉讼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四个方面全面促进良法善治的成功典范。

再如,针对外卖骑手等“赶时间的人”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易发多发危及生命健康和公共安全,特别是“逆行”算法引发的舆情,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和方圆杂志社推出《外卖骑手赶时间不要命?检察官沉浸式体验了5 天,发现了大问题》专题报道,并联合交警部门借此推出旨在降低骑手交通违法率和交通事故率的“灯塔计划”,进一步巩固最高检“外卖骑手权益保障专案”的治理成效。

四、讲好检察公益诉讼故事,要突出“益心为公”志愿者的亲历效果

最高检自主研发推广应用的“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现入库志愿者已经超过十万人。他们来自各民主党派等社会各界,通过亲身参与提报线索、专业咨询、检察听证、现场评估等监督办案活动,对检察公益诉讼有了更加真切的感受、认识。从他们口中讲述的检察故事,更有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例如,检察日报新媒体推出《“飙车炸街”整治难?“益心为公”志愿者出手了》被新华社客户端转发,还上了快手热榜,用无人机辅助办案的“小天老师”葛锦松成了网红志愿者。又如,最高检官微在国家急救日推出的《益“心”为公,守护你的“黄金四分钟”》,结合当天“益心为公”志愿者张一红在北京急救中心站举行“120-国家急救日倡议活动暨急救科普大课堂公益培训”活动上讲述检察公益诉讼助推AED 依法配置管理使用的故事,掀起新一轮检察护民宣传和对AED 的关注热潮。再如,正义网在《公益播报②|关于抗(抑)菌制剂,你了解吗?》中插播了最高检影视中心制作的《“消”字号产品检察监督模式探索》,成功将“益心为公”志愿者“坤哥”万坤的故事和“消”字号科普知识再次传播。

五、讲好检察公益诉讼故事,要积极展现履行国际公约的中国方案

中国检察公益诉讼制度迅速成为世界法治文明新样本、新形态。在制定检察公益诉讼法这一“世界法治史上前无古人的开篇之作”和“具有标杆意义的法治大事件”形势任务下,特别需要优化检媒合作,从中提炼展示中华法治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强以国际传播为增长点的二次传播,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地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2023年,最高检第八检察厅推动巴西本杰明大法官、欧洲环保协会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桑顿和亚洲区主任龙迪,在多个重要国际会议、国际交流平台上宣讲中国环境检察公益诉讼的制度优势和显著成效;与检察日报社联合制作中英双语检察公益诉讼形象片《桥》,连同广东检察机关保护湿地和红树林等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一起走进在迪拜举办的COP28 的“中国角”向世界展示;指导上海检察机关制作的中英文双语视频《我们离无障碍还有多远》正在热播中。

在2024 年的合作计划中,中国环境检察公益诉讼的十大指导性案例,将走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案例库。中国检察官将更多借助最高检英文网站等平台,进一步向世界讲好中国检察公益诉讼故事。

(作者系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副厅长邱景辉;本文刊发于《法治新闻传播》2024年第一辑)

[责任编辑:高文雯]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