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8 月30 日,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检察院内一场特殊的聘任仪式在此举行,8 名媒体人荣升“益心为公”志愿者。这也标志着该院“检媒公益联盟”正式成立。“拿着这份‘沉甸甸’的聘书,感觉担子更重,使命更大了。”浙江经视新闻评论员舒中胜感慨道。“希望能够借助媒体的力量,进一步扩大‘朋友圈’,让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更具高质效。”滨江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夏涛表示。
偶发线索打开局面
近年来,杭州市滨江区检察院已初步建立起公益诉讼“4+10”的基本业务框架,形成了以传统法定领域为核心、新增法定领域为增长点、其他新领域为补充的基本业务格局。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问题和困难也不少,如发现线索的渠道途径比较狭窄;公益诉讼办案力度和规模与群众的法治需求不相适应;公益诉讼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亟须建设和培养专业化、正规化的公益诉讼工作队伍;人民群众对公益诉讼工作的知晓度总体不高等,成为制约公益诉讼工作发展的“瓶颈”。
2022年12月中旬的一天,初到公益诉讼部门担任主任的汤秋静,牵头开了一次小会。本想听听大家手头都有些什么案子,结果却让她大吃一惊。滨江区域范围内有农田耕地吗?没有。有非法捕鱼的吗?没有。有挂牌的古树名木吗?没有。那有松线虫吗?也没有。有同事不禁感叹,“传统法定领域的案源,到了滨江啥都没有”。面对案源的“一穷二白”,汤秋静没有气馁。在她看来,只要有心,就会出现惊喜。
很快,机会来了。2023 年3月,自媒体人张国雄发来一条反映滨江区一处清末民初民居损毁较严重的线索,立即引起了汤秋静和同事们的关注,第一时间着手受理案件。经仔细研究,他们发现,案涉古民居为典型江南风格的民国时期建筑,已被列入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名录。但该民居本体有部分屋顶及墙体已经坍塌,部分木质门窗已遭到破坏,房屋内部堆满杂物和易燃物品。甚至,还有文物贩子把魔爪伸向了该民居。
“检媒联盟”破圈而出
汤秋静和同事对这处清末民初民居进行了实地走访,发现该民居管理和保护不到位的问题尤为突出,而职能部门尚未对该民居进行挂牌保护,也未对其采取紧急抢修等措施。该民居处于危急状态,随时有倒塌及毁损的可能,对居住其中的人员而言,存在安全隐患。在经过无人机取证、专家论证和公开听证等系列动作后,滨江区检察院向职能部门制发了检察建议。如今,民居周围已设置了硬隔离,相关职能部门正对接设计单位制定修缮工程设计方案。
案件的成功办理,极大提振了汤秋静和同事们办理公益诉讼案件的信心,同时也让汤秋静闪现“灵感”。“何不尝试检媒合作,借助媒体的力量,扩大‘朋友圈’,挖掘更多的线索?”她的这一想法与院领导一拍即合,说干就干。“检媒公益联盟”随之破圈而出。杭商传媒社长兼总编辑马晓才、浙江广电评论员叶峰、浙江经视新闻评论员舒中胜、人民网记者郭扬、钱江晚报记者柏建斌、都市快报记者周涛、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记者闻瑶、浙江法治报记者陈贞妃成为首批“幸运”媒体人,受聘为“益心为公”志愿者。
“我们对‘检媒公益联盟’涉及的公益诉讼线索通报、检察办案、推广宣传等多项工作都作了明确要求,希望双方建立信息互通、协作互助、宣传合作机制,在进一步加强检媒合作、构建双方良性互动上发挥积极意义。”汤秋静告诉记者。
联盟的成立也标志着滨江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工作构建起以检察机关履职为主、新闻媒体积极参与的公益诉讼工作新格局。联盟成立后,检察机关积极邀请媒体志愿者参加新闻发布会,普及公益诉讼新领域线索知识,推动形成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
线索频现均作回应
不久后,“检媒公益联盟”的效果显现出来了。对公益诉讼高度关注的叶峰向检察院反映了一条线索,称家人在农贸市场购买猪肉时,猪肉分明颜色红润,但买回家后发现并不新鲜,怀疑商家使用了“生鲜灯”。
接到线索后,检察官立即对辖区农贸市场进行走访调查。经显色指数测定,部分农贸市场的肉类摊位灯光远低于80 的照明显色指数标准,普遍不达标,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办案检察官认为应及时予以整改。
随后,滨江区检察院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及时开展专项工作,堵塞监管漏洞。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对全区17 家农贸市场进行全面排查,责令市场肉类交易区照明灯光全部对标进行规范整改,部分市场统一更换为符合要求的灯具,并将此整改问题进行常态化“回头看”。
同样,周涛也对公益诉讼多了个“心眼”,积极参与其中。因为对“电动车火灾事故”新闻印象深刻,他适时反映了某小区也存在消防登高平台被占用、电动车私拉插座充电等现象,安全隐患较大。检察官实地调查取证,发现确实如此,随即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消除安全隐患。如今也已整治一新,有效保证了环境安全。
据统计,“检媒公益联盟”成立以来,滨江区检察院对志愿者提供的各类线索均予以及时追踪,还根据媒体志愿者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个人信息泄露、骚扰电话频繁等问题,在积极打击个人信息买卖黑灰产业链的同时,对非法购买、下载公民网络轨迹信息并出售获利的被告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要求承担公益损害赔偿,并公开赔礼道歉。
“这只是一个开端,期待有更多的‘联盟’成员加入检察公益诉讼工作中来,通过联盟的纽带作用凝聚起保护公共利益的强大合力,在推进社会综合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滨江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沈波表示。
公益诉讼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线索就在你我他的身边。今后,滨江区检察院将围绕区位特色,重点挖掘网络空间治理、反电信网络诈骗、反垄断等新领域案件线索,在以点带面、标本兼治中扩大公益诉讼办案效果。
(作者分别系检察日报社驻浙江记者站记者史隽、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检察院办公室干警冷美霞;此文刊发于《法治新闻传播》2024年第一辑)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