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法治新闻传播

短视频助推检察宣传之进路探究

时间:2024-12-27 11:09:47  作者:傅敏龙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短视频具有制作快速、注册简单、登录便捷、时间短暂、互动性强等特点,十分契合当下受众“快餐式”的视觉体验和观感需求。如何踏准时代节奏,恰如其分地应用好短视频平台这一传播载体,高质效助推检察宣传,正成为基层检察机关占领舆论高地的战略机遇和全新选择。

短视频对讲好检察故事的应用价值

根据央视财经发布的《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2022-2023)》显示,手机娱乐排在第一位的是刷视频公号上的短视频。毫无疑问,短视频领域已成为检察宣传的新兴阵地。基层检察机关应审时度势,敏锐捕捉当下舆论生态的转段升级和迭代更新,善于运用新兴媒体形式,围绕检察宣传工作总体思路和要求,架起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让鲜活的检察故事“火爆”“出圈”。

面临复杂的舆论环境,欲让社会公众及时、充分了解检察工作,检察机关就要不断拓展宣传宽度、挖掘宣传深度、提高宣传高度,真正有效地将检察工作宣传出去。而短视频节目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为实现检察宣传“破层出圈”提供了无限可能。

短视频平台运用先进算法等手段,突破了过于依赖粉丝关注才能传播内容的局限性,向用户精准推送短视频内容,实现了从“人找宣传”到“宣传找人”的转变。一条精心制作的短视频作品,观看量常常能够达到成百上千万次甚至过亿。可见,短视频具有其他社交媒体平台难以企及的传播力、感染力、影响力,对检察机关而言,具有很强的宣传优势,是落实普法责任制的绝佳选择。

基层检察机关运用短视频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主流价值观不同程度受到泛娱乐化和多元化思潮的冲击

短视频打破了传统文化宣传的垄断地位,生产主体多元化、大众化、平民化,具有多面性和泛娱乐化的特点,可能会带来不良效应。与个人化账号相比,检察机关的官方短视频账号,受欢迎程度普遍较低。如何消弭用户对检察机关的陌生感、弥合认知差异,是目前运用短视频传播检察故事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对短视频的运营认识和经验不足,检察故事面临“出圈”难题

尽管当前有一些基层检察机关开设了短视频账号,但存在发布的原创作品少、内容形式创意欠佳、网络传播辐射小等劣势。一方面,短视频各类内容齐聚,整体呈现供大于求现状,创新难度增大,难以避免同质化。另一方面,由于短视频传播自由度高、互动性强,舆情发生更加隐蔽,基层检察机关受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所限,舆论监测管控和应对处置能力不强,增加了传播风险。

(三)人员力量配备与整体素能未能完全契合现实需求

一则出彩的短视频作品,从选材到组织策划、影像资料收集、成功拍摄、后期整合处理、审核定稿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精雕细琢。但基层检察机关往往在新媒体管理和运营上没有专门的人员配备,通常一人兼数项工作,就可能导致业务不精的困窘。

基层检察机关用好短视频的破局之策

(一)重特色,敏锐明晰自身的检察宣传定位

一是保持特色定力。基层检察机关应认清当前“娱乐社交化”的趋势,切勿片面追求流量,盲目跟风“蹭热点”,发布不契合检察机关形象的内容,损害检察机关的司法公信力。二是重视特色的丰富性。应立足检察工作积极推动检察故事产品的“供给侧”改革,从日常的法治实践、检察实践、典型人物事迹等源头中发现有特色的检察故事。三是从办理的典型案例中深挖特色素材。应紧扣“检察”主题,切中重要时间节点,策划有长期、深度、多维等传播价值的内容,做好以案释法、以案普法等特色宣传工作。

(二)抓精品,提升检察宣传人员的素养

根据检察工作自身的属性,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短视频品牌,持续性输出优质产品,给受众形成“追剧”的感觉,从而增加用户的黏性。同时,变教条式说教为接地气的讲故事方式,如运用方言、绕口令、地方戏曲等形式,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精心策划选题、打磨产品。同时,组建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于一体的检察宣传团队,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让宣传团队成为“一支行走的剧组”。

(三)定规则,建立基层检察宣传长效机制

在推进短视频宣传工作过程中,严格落实“三同步”工作要求和重大敏感案事件通报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健全新闻用稿、创意素材等各类激励制度,增强宣传活力。把宣传工作纳入基层检察机关考评工作,明确宣传工作的目标责任和量化考核要求。建立专门的舆情监测队伍,切实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

(四)细研磨,提高检察宣传产品的“含金量”

想让粉丝喜欢看、愿意转发,作品内容的“段位”必须够高。那么,如何提高作品的“段位”呢?学习先进经验、钻研制作技术、打磨作品内容是提升短视频作品质量的重要途径。一开始,制作一条视频常常需要半天甚至一整天的时间,在不间断练习改进后,制作时间慢慢缩短。即使是在最“艰难”的短视频创号初期,也应尽量保证每天更新,从而逐渐提高短视频账号的知名度。在实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一些基本指导思想,如在内容上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紧跟热点,力求策划内容有广度、有深度、有高度、有美誉度,发挥“凝心聚力”的作用;在形式上充分考虑标题设置的新颖性,精心选择音乐、配置图文,实现多角度、全方位传播法律知识、宣传检察工作。

(五)接地气,聚焦群众关切创作产品

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媒体产品,才能与群众同频共振。短视频账号要以群众当下的需求为出发点,侧重宣传宪法、民法典、刑法等法律中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条款,结合时事热点及时进行有重点、有选择的普法,推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检察宣传产品。引导公众理性思考、文明留言。将短视频作品在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等平台同步发布,扩大受众范围,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

(六)重互动,增强检察宣传的实效性

在运营短视频账号时应坚持互动,力求通过为网友答疑解惑等交流活动提升传播实效。“怎么取证?”“找谁说?给个电话。”……对于短视频作品下方网友的留言和咨询,编辑要第一时间整理提交给检察机关相关业务部门,由业务部门研判并给予专业回复。检察机关应有这样的认知:这是服务群众、服务民生的新场域,只要与检察工作、法治服务需求相关,检察机关就有责任作出回应。在短视频平台上,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普法主题与群众进行互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这就是检察新闻宣传工作实实在在的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着力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基层检察机关高质效运用短视频推进检察宣传工作,正是着力提升“四力”的重要之举。基层检察机关要立足检察职能,结合当地实际,持之以恒地精进短视频制作技术,充分发挥短视频账号辐射度高的作用,策划推出更多更实的优质产品,传播检察好声音。

(作者系福建省邵武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综合业务部主任傅敏龙;此文刊发于《法治新闻传播》2024年第五辑)

[责任编辑:谢思琪]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