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检察频道>>人物

黄永和: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时间:2011-04-15 15:41:00  作者:刘晓莹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西安铁路运输检察分院监所检察处原处长黄永和。  

  近日,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做出决定,为在执行公务途中因交通事故不幸殉职的西安铁路运输检察分院监所检察处原处长黄永和同志追记个人一等功,并号召全省检察机关检察人员向他学习。 

  翻开黄永和同志的履历表,22岁参加工作,28岁调入铁检机关,3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书记员、助检员到检察员,从基层院监所科长到分院监所处长,他一路走来,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气势恢弘的豪言壮语,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工作中,他一步一个脚印,默默地奉献,执着地追求,无怨无悔地将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铁路检察事业。 

  忠诚品质的体现者 

  忠诚是检察官的最重要的品质。作为一名检察官,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归根到底,要落脚在忠于检察事业。黄永和同志的忠诚品质体现在干一行爱一行的工作态度上。入检27年,他先后在刑检、经检、政工、监所等部门工作过,对于工作岗位,他从不挑肥拣瘦、厚此薄彼,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能专心志致地做好本职工作。在业务部门任书记员时,他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重,但他从来没有因为个人或家庭原因耽误过工作,默默地跟着检察官外出调查取证,业余时间还参加电大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他取得了法律专业结业证书,并光荣地成为了一名检察官。黄永和同志的忠诚品质体现在他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上。1991年,年富力强的他被组织调到政工部门工作。对办案工作已经得心应手的他对于这一调整毫无怨言,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陌生的政治工作中去。基层检察院的政治工作,是名副其实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到考察干部,小到婚假产假,事无巨细,都要依法依据,来不得半点含糊。到岗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黄永和一边在实践中摸索,一边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工作法:他将与政治工作相关的所有常用规定分门别类地摘抄在一个笔记本上,贴上标签,做出目录,形成一个“法律文件大全”,需要的时候,按类查找,极为方便快捷。在离开政工部门十余年后,当一名同事咨询他一个政策问题时,他仍然是在这个笔记本上很快地找到了答案。或许有人觉得这只是一个工作方法的细节,但在细节之下,反映的不就是他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责任心吗?反映的不就是他对检察事业的忠诚吗? 

  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入检以来,黄永和同志始终紧紧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法律监督能力,切实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有力地维护了公平正义。初到监所检察岗上,他边工作边学习,短短两个月,通过手抄,他又拥有了一本监所检察工作规定“大全”,由“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2009年,他组织干警将所涉及监所检察业务的法律、法规、文件汇编整理,制成电子版的《西安铁路运输检察机关监所检察业务常用法律法规数据库》,方便本系统所有监所干警学习利用,大大提高了监所工作效率。业务素质的提高为他更好地履行监所检察职责、维护公平正义奠定了坚实基础。2002年,黄永和同志接到关于三名管教民警为在押人员通风报信的举报线索,他顶住压力调查取证,终于查实三名管教民警的确存在严重违反《看守所条例》的违法行为后,及时向其所属单位发出检察建议书,三人受到行政处分。该线索的办理在看守所民警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收到了良好的警示效果,有力地促进了看守所的规范管理。2006年7月某日,当黄永和了解到在西安铁路看守所发生了一起留所服刑犯涉嫌偷盗手机的案件线索后,面对公安机关想大事化小的态度,他旗帜鲜明地要求公安机关依法立案侦查。在该案的侦查过程中,他亲自冒着烈日奔赴白水县核实证据,并最终以确实充分的证据,使百般狡辩的犯罪嫌疑人不得不认罪伏法,受到应有的惩处。在他任分院监所处处长期间,他将对监管活动的监督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不断采取措施,加大力度,使纠正违法数量、质量逐年稳步上升,其中2009年全年纠正违法、提出检察建议40人次,其中书面提出25件次,同比上升了300%。2010年上半年书面纠正看守所各类违法和检察建议12件次,名列铁检系统前茅,且纠正意见均被公安机关采纳和改正,取得了较好的法律监督效果。 

  规范管理的探索者 

  在工作管理中,他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的管理理念,通过制度来定岗、定责、定标准、定任务,通过严抓、严管、严考核来进一步促进管理规范化建设。他任分院监所处长期间,先后组织制定了《驻所检察工作规范》、《刑满释放人员、变更强制措施取保候审人员谈话制度》、《在押人员约见驻所检察人员制度》、《羁押期限提示通报制度》等20多项制度,制度的健全完善,使两级院监所工作步入规范有序的良性发展轨道。创建规范化驻所检察室是近几年西安铁检机关监所检察工作的重头戏,分院监所处承担着具体指导的重任。在每一次创建工作中,他都亲自制定《创建活动实施意见和推进计划》,分阶段列出目标任务和具体工作项目,并定期亲自实地验收、总结评估,尽可能地帮助基层院解决实际困难。在他的带领下,2007年驻西安铁路公安看守所检察室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命名为“二级规范化驻所检察室”。2009年驻安康铁路公安看守所检察室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命名为“二级规范化驻所检察室”。特别是2008年向省院申报的材料受到了省院监所处领导的好评,并确定为申报“样板材料”,向全省申报单位推荐。 

  2007年,根据分院党组提出的延伸铁检监所检察工作触角、填补监督空白的目标要求,黄永和同志开始筹划实现24小时驻所检察的目标。虽然当时分院成立不久,存在很多困难,但他带领监所干警们发扬“自我加压,勇创一流”的精神,积极主动到兄弟检察院学习取经,数次与相关单位面对面地交换意见,不断地在内部开展调研论证改进措施,终于使西安铁检院于当年年内率先在陕西省检察系统成功实现了24小时驻所检察,次年,安康铁检院也实现了24小时驻所检察。这一创举得到了省院监所处的充分肯定,并被评为西安铁检机关十大亮点工作之一。 

  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两院驻所检察的“双联”问题一直得不到彻底有效的解决,经常处于时联时断状态。为此,他无数次与西安铁路公安局、西安、安康铁路公安处有关领导联系沟通,要求支持配合,予以解决,并整理出一套最高检、公安部有关联网的所有文件以及各级领导的有关讲话复印件,亲自送达有关部门及主管领导,同时向高检院铁检厅请示汇报,请求支持。在他锲而不舍在的努力下,“双联”终于得以实现,进一步促进了看守所执法规范化,有力地增强了驻所检察的力度和效果。 

  由于管理规范,责任落实,十多年来年,两个看守所一直保持无脱逃、无自杀,无责任事故的发生,无超期羁押,无不按时交付执行,确保了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 

  清正廉洁的好榜样 

  黄永和同志经常说,监所检察工作是法律监督的最后一个门槛,这个工作不到位,那么之前的侦查、起诉等诉讼工作成果都将付之东流,所以作为驻所检察人员,应该时时刻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事事、时时都要做到廉洁自律,光明磊落,才能做到监督有力、有威。初到监所岗位,还时常有人托关系找黄永和,企图破格办假释、保外就医,并许以重谢,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2000年7月的一天,他过去的一个老朋友,在回家的路上等了他三、四个小时,提出要送他重礼,请他帮忙替不符合条件的亲戚办一下保外就医,他断然予以拒绝。老朋友事后说:“没见过这样不近人情的人”。多年来,他坚持做到送礼不要、请客不到、不该伸的手坚决不伸、不该要的钱坚决不要,在一些人眼里,他是六亲不认、不懂人情世故、油盐不进的人物,但在同事眼里,他却是拒腐蚀、永不沾、清正廉洁的好榜样。在他的言传身教和感召之下,他所带领的监所检察队伍,从未出现过丝毫违法乱纪和不良反应。 

  文明执法的好楷模 

  黄永和同志在履行检察职责过程中一贯坚持以人为本,文明执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每次到驻所检察室检查工作,都要亲自同犯罪嫌疑人进行交流,谈话时从不摆架子,真诚地鼓励引导他们牢记教训,多学技能,并经常将自己的旧衣旧裤捐献给在押人员,竭尽所能地对其进行感化、教育。2003年“非典”进期,他在协助看守所采取加强检查、加强隔离过渡、加强消毒等预防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民警不戴口罩,“面”对“面”与在押人员打交道的建议,事实证明,这一措施有效地缓解了在押人员的恐慌心理,使看守所内秩序井然地度过了这一特殊时期。2006年,一名因贩毒被判处死刑的罪犯提出想在执行前再见同样因贩毒被羁押在另一城市的丈夫一面,黄永得得知这一情况后,认为这是一个展开亲情教育、体现人性化管理的好机会,于是建议两地看守所给两人安排一次见面。看守所立即采纳了这一建议,在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由监所干警全程监督的前提下,夫妻两人在看守所见了最后一面,这一人性化的做法曾被许多媒体加以报道。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他第一时间带领监所检察人员赶赴西安看守所指导防震工作,深入各监区仔细查看了监室房屋情况,亲自向所有监室的在押人员讲解有关防震知识和地震常识,平稳在押人员的紧张心情。同时,针对四川籍重灾区11名在押人员提出的 “希望联系家人”的迫切要求,他当即安排工作人员与这些人的家人通话,了解情况,互报平安。这些人性化的措施有效地稳定了在押人员情绪,维护了看守所的稳定,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感化作用。两个看守所的在押人员主动提出并向灾区捐出1020余元,以表达其对地震灾区人民的爱心。也在这一年,他针对一些在押人员反映吃不饱的情况,邀请司法会计组成专门检察组,对看守所在押人员伙食费支出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并专门以检察建议形式要求公安机关整改,此举使在押人员伙食得到明显改善,有力地维护了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2010年,为落实高检院的要求,进步防止发生被监管人死亡情况,他多次实地到西安、安康看守所检查指导,并组织对所内患病在押人员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积极促成由专业医生对患病在押人员身体进行了一次诊断检查,对经确诊需出所治疗4名在押人员,他又亲自督促看守所及时安排出所治疗,确保了在押人员的身体健康。 

  奉献精神的践行者 

  在黄永和同志平凡的一生里,处处体现着奉献精神。妻子经常说,每到家里需要黄永和的时候,他总是在工作。逢年过节,万家团圆的时候,他都要到看守所检查、值班。当上处长后,本来他已无需亲自驻所,但他总会主动替基层干警在看守所值班。2003年“非典”时期,他几个月吃住在办公室、看守所里,终于打赢了看守所里抗击非典这一仗时,他整整瘦了5斤。在2007年开展的监外执行罪犯脱管漏管专项活动中,他包揽了最偏远最艰苦地区的核查和走访任务,一人完成了一半多的走访任务。2010年,他又亲自驾车3000多公里,带头走访外省缓刑犯,脚步遍布宁夏、甘肃、四川、陕北等地。他从来没有高调的言论,但他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勤勉踏实的工作态度时时刻刻在感染着身边同事,成为凝结人心、提供动力、推动工作的致胜法宝。在他去逝后,妻子扑在他的遗体上哭诉道:“你答应过我,等你有时间了,要带我出去旅游,你还没有兑现,怎么就走了?”简短的话语,道尽了他曾做出的奉献,道尽了他无法弥补的遗憾,使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和谐生活的追求者 

  或许是因为名字中有一个“和”字,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里,他都以和谐为追求目标。在单位,他总是能与同事们和谐相处,使本部门同志团结友爱,一团和气。他在政工科负责期间,与部门干警处成了终身的朋友,在监所科任科长期间,他带着科里的三名老同志,团结愉快地将不起眼的监所工作干得有声有色,连续两年在年终评比中,从六个基层院中脱颖而出,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任分院监所处处长期间,无论是与上级还是下属,他都能真诚相待,困难来了自己冲在前,荣誉来了,首先想到的是下属。由于他诚恳待人、与人为善,处事公正、以身作则,无论多难带的“兵”,到了他这里都成了响当当的“好兵”,从来没有出现过部门干警闹别扭、撂挑子的事情。在家里,他也是和谐推手。对老人,他悉心奉养,恪尽孝道,对农村的亲友,他从不吝嗇,尽可能地接济帮助。在家里,他总会尽可能地承担接送孩子、打扫卫生、做饭等家务,长期以来,他练就了一手好厨艺,而同事朋友都知道,做家务对他来说不是负担,而是享受。他兴趣广泛,是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而由于受工作限制,他不能无拘无束地享受生活,但他已经竭尽全力使身边的人感到和谐愉快。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事,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成。” 

  这是李大钊的一句话,也是黄永和同志最喜欢的一句话,他也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这句话。(文/记者 刘晓莹)

[责任编辑:zywglx]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