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检察频道>>人物

张西军:清正赢得工作顺

时间:2011-06-23 17:01:00  作者:卢清华 胡发军 卢金增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张西军检察长接受采访。

  “至今我清楚地记得,在我18岁那年,父亲把我领进了平邑县检察院的大门,当时他一路叮嘱:听领导的话,做事勤勤恳恳,做人清清白白。”山东省费县检察院检察长张西军告诉记者,“不久以后,我就把老父亲说的那句话刻成标牌放到办公桌上,用以时刻提醒自己。” 

  初夏时节,在张西军检察长办公室,记者发现,他一边说着这番话时,一边不由地扭了下脖子,脸色瞬间严肃起来,接着说,“时间过得真快呀!不知不觉已过去26年了。 

  8年前的初冬,时任平邑县检察院副检察长的张西军来到费县检察院出任“一把手”。不足两年,他和同事们领来了“全国文明接待室”、“全国一级规范化监察室”两块牌子;其后,该院又相继获得“省级文明机关”、“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基层单位”、“全省先进基层院”、“全省政法系统基层先进单位”、2007年至2010年该院连续4年被省检察院记集体二等功…… 

  清正赢得工作顺 

  今年初春的一天午后,记者在费县检察院多功能活动室出来,先绕楼一圈,见一字形排着一排崭新的“桑塔纳3000”轿车,数了数,共有11辆。瞬间,张西军将右手的拇指、无名指和小指握向手心,将叉开的食指和中指挺了挺:“还有两台没提来。” 

  “我刚来这里时,整个院就是周边一圈二层小楼围着一个篮球场见方的小院子,全院仅有八台车还都是老旧的普通桑塔纳。最大的一间办公室就属我那间集会客、研究案子、办公于一体的‘综合室’,可也仅三十平米。” 今天在接受采访时,他感触地说,“尽管当时条件差,全院又只有62名在职干警,可工作一直没落下。” 

  张检刚来时,他主持召开院党组会,先找准了工作重点、确定了努力方向。他还放弃了县政府给他安排的宿舍,决定吃住都在检察院里,“反正家不在这儿,住哪儿不是住”。 

  那时他常跑县委、县政府,力争在每年分配选调生时向检察院倾斜。他知道他准备带的这支队伍很快步入老龄化,不补充“血液”,就有“断层”的危险。“要人”的同时,他又选送年轻干警外出培训,请高校老师来院讲课,动员干警在职读本科、读研究生,并拿出了专项经费为他们报销部分或全部学费。现在,全院在职干警75人,平均年龄35岁,有本科学历的58人、研究生学历6人。 

  2005年,高检院授予费县检察院“全国文明接待室”。为争得这个荣誉尽管费了不少努力,但这有力说明张西军来这里踢的“第一脚”比较成功。早在平邑时他就很重视这项工作,“接待工作是检察院对外交往的平台、是百姓了解检察机关的窗口、是干警猎取案件线索的重要渠道”。次年,该院又被高检院授予“全国一级规范化监察室”。 

  “检察工作成绩与硬件设施,就象人的两条腿,哪条腿瘸着都不行。”张西军以前很少提这事,所以不提,是“因为资金问题”,当资金问题再不是问题的时候,一个建楼方案在他脑中也酝酿成熟了。 

  2006年5月,新办公址选好,经过公开招标,某大型建筑公司中标。中标后,有一天公司赵经理来到张西军办公室准备向他“汇报点情况”。因办公室有点狭窄张检就将他让到会议室,过去时,顺手将一块刻有“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牌子带了过去。没等对方开口他先说了:“你们是大型企业,信誉较好,中标是你们实力的体现。”经理频频点头后,礼貌地说公司一直想对检察长您表示点心意。张检听后一字一顿地说:“想表示也行,就把心意都表示到工地上,到时给我们建造一座优质的办公大楼。”听着张检不容置疑的口吻看着他面前那块牌子,经理还想说点什么,嘴张了张没说出来。他起身先是激动地握住张检的手,然后提着包借故告辞了。 

  2007年7月,高七层、人均120平方米的综合技术大楼投入使用。又过了年余,张西军检察长从县财政争取到了一笔资金,再加上几年来的节余,一次性购进了十三台轿车用于办案一线。 

  廉洁促成精品案 

  2007年初,时任高检院检察长的贾春旺同志在一次检察系统工作会议上,对山东省费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的该县温和酒业集团(以下简称温和集团)董事长王业廷贪污、受贿等一案给予高度评价。随后,这起案件入选“全国检察系统十大精品案件”。 

  2005年6月,费县院在一次办案中发现温和集团董事长王业廷有重大贪污嫌疑并决定对其立案侦查。那时,王是县人大副主任,县级人大代表,而温和集团正由“国企”向股份制转型,“稍有不慎,引起人心不稳、厂子混乱不说,极有可能使全县经济受损”。张检嘱咐办案人员:查证时一律不开警车,车辆不进厂区,办案人着便装。归案后,王不是与侦查人员周旋、拖延时间,就是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张检曾在反贪干过九年,经手的案子不下百件。可“办这个案子,确实有点难度”。 

  当初,王业廷是从县一家行政机关领导岗位上主动请缨下海挽救已濒临破产的温和酒厂,并取得成功。有一天下午下班时,张西军一个儿时伙伴来找他,十多年没见了本想留伙伴吃顿饭好好聊聊,可伙伴见没人就将一个鼓起的信封往他抽屉塞:“这是别人委托我给你的,你一定收下。”张西军拿出来又放回他的包里:“这里的百姓选我当检察长,是对我有所期待,你说,我这样做对得起百姓吗?”伙伴一看拗不过他,提着包“咣当”一声把门关上,头也不回走了。看着伙伴远去的背影,听着那重重的脚步声,张西军眼里两颗象星星一样的泪珠滚落而下。又过了两天,他“接到县里一位领导的‘问候’电话”。 

  他没退缩,因为他知道全县不知有多少对贪官恨得咬牙切齿的老百姓看着他,期待着他。在和几位骨干“碰头”后,他决定把办案人分为三组,每组配发一部新手机,其它任何的通讯工具统统关掉,不办完这个案子谁也别回家。那时,他曾一个半月没离开他的办公室,累了就躺在沙发上边琢磨边休息,睏了也在沙发上打个盹。 

  案子成功告破并起诉后,山东省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贪污罪、公司人员受贿罪、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判处王业廷有期徒刑二十年。 

  案子结了,可由于长时间在沙发上“工作”,张西军落下了颈椎病。每每疼痛时,总是下意识地、不由自主地把脖子扭一扭,缓解缓解。 

  家事、公事、心中事 

  2007年,对张西军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费县院接连被市院、省院、高检院表彰,令他引以为豪的办公大楼投入使用……同时还有,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令他刻骨铭心、终生都不会忘记的事:他的父亲,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2007年4月19日那晚九点,张西军正召集反贪骨干研究案子。他正讲着话,手机在兜里突然跳了起来,他掏出一看是妻子来电,挂断没接,然后接着要讲,手机又跳了起来,他一看又没接,再接着刚说了两句,手机又跳了,这次只跳了一下,他掏出一看是妻子发的短信:“父亲病重,现急需送医院。” 

  半小时后,叫上司机急急往家赶。搁平时,去平邑的家这点路程也就四十分钟,可那个晚上,他“感觉跑了两个多小时”。 

  父亲有高血压,而且心脏又不好,很早就想给检查检查,可父亲每次都说:“哪有那么严重!都是老毛病,休息休息就没事了。”这次不能再拖了,要不将来就后悔了。 

  把父亲送到临沂市人民医院时已是凌晨了,在办完住院手续又叮嘱好家人后,他对父亲说:“上午县里还有个会,我得回去,过两天来陪您。”“没啥事,你别老担心,好好工作。”父亲微微笑了笑,没多说。 

  五天后,反贪干警掌握了一条重要线索:县公路局工程师张某在总管该县“村村通”工程中,有受贿嫌疑。 

  张西军知道张某是资深工程师,桥梁专家,为该县修路架桥方面做出过贡献。可是,在全县“村村通”这项惠及百姓的工程中,他竟然为了那点黑钱,睁只眼、闭只眼,放纵工头搞起“豆腐渣”。此案不查,没法向百姓交待。在那间“综合室”里,他又“运筹帷幄”了。 

  哪知,这一忙,把父亲生病的事撂到了一边。 

  此时,新楼建设正如火如荼。张西军突然想起了什么,叫上在家的几位副检直奔工地,赵经理老远迎了上来。“赵经理,你听好了,这可是百年大计,你给我瞪起眼来,否则……”“张检,您别说了,您是我遇到的最好的领导之一,我干不好这个工程不只对不起您,还对不起我的良心。”完了,他又笑笑,“再说,你们基建办的人三班倒,24小时监工,我就是想那个也没机会呀!”此后,张西军又轻车简从,“暗访”了两次工地,直到感觉没有问题,才放心。 

  7月15日,大楼竣工,张某的案子移送到了公诉科,张西军这才突然想起得去陪陪父亲了。哪知还没动身,接到了父亲去世的电话。原来,病重期间,为不让他分心,父亲向他隐瞒了病情,又嘱咐家人不要给他打电话。 

  “我感觉这一生最对不起的是我父亲,他教会了我怎样做人,而就在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没在他身边。”四年过去了,张西军每每说起这些话时,仍还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2004年9月11日那天,张西军带着办公室几位“笔杆子”去城北镇寒良寺村调研时,看见路边一个小女孩在抹着眼泪哭,旁边一位老汉哄她,怎么也哄不好,就问陪同的村主任。主任说:“小朋友看着好多伙伴都从这里上学去了,她去不了,已在这里哭了三天了。”“为什么不去上学呢?”“孩子父母双亡,老人是她爷爷,也是她目前唯一的亲人,因为没钱交学杂费。”“哦,原来是这样……” 

  张西军掏出身上仅有的五百元钱走了过去:“大叔,先把孩子送到学校,过两天我再来看你们。” 

  一周后,张西军买了书包、文具盒等又过来时,小姑娘已起名王源源,上学去了。张西军临走写了一张纸条递给老人:“等孩子识字了,她就看懂了。”老人接过一看,上面写着:“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今后伯伯供你上学。” 

  六年过去了,王源源读到初中了。 

  还听说刚两天前,张西军带着他的“班子成员”到探沂镇农村检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落实情况,临走时一位大娘拍着他的肩膀说:“大兄弟,看到你们把一个个贪官送进了监狱,我们老百姓就是看着你们的车也感到亲切,今后还要继续努力呀!” 

  “只要心里装着百姓,百姓什么时候都不拿你当外人。”采访就要结束时,张西军感慨地说。

[责任编辑:zywltz]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