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评论>>博客聚焦

防止徐玉玉悲剧重演 手机安全软件作用凸显

时间:2016-09-06 15:50:00  作者: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近日,一则“18岁女孩被骗猝死”的新闻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山东临沂18岁女生徐玉玉,刚刚考上南京邮电大学,却在入学前夕遭遇电信诈骗,被骗走了一家人省吃俭用大半年才凑出来的上学费用9900元。得知被骗后,女孩伤心欲绝,郁结而死。这一事件的曝光也使更多的电信诈骗案浮出水面,如“云南贫困户被电信诈骗近3万”、“临沂大二学生遭电信诈骗心脏骤停离世”,等等。

  谋财“害命”的电信诈骗,在招致全社会声讨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其源头的思考。有人认为徐玉玉事件为心智教育敲响了警钟;有人指出大学生被骗的背后是贫困导致的鸿沟;有人从徐玉玉事件反驳“道德无用论”;有人将矛头直指“个人信息泄露”与“电信虚拟号段”等幕后黑手。总结起来,不外乎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从信息泄漏者角度来看,“个人信息泄漏”使得诈骗嫌疑人能够定向精准行骗;其次,从诈骗嫌疑人角度来看,手机非实名登记是其行为得逞的重要原因;再次,从被骗者角度来看,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也助长了电信诈骗行为。

  业界认为,在个人信息保护法有待出台、手机实名制有待落实、大学生警惕性有待提高的背景下,安装正规的安全软件可以协助用户识别诈骗行为,是一种成本较低的防范诈骗的方式。来自360互联网安全中心的数据显示,2016年第二季度,用户通过360手机卫士标记各类骚扰电话号码约6691万个,平均每天被用户标记的各类骚扰电话号码约74万个;360手机卫士共为全国用户识别和拦截各类骚扰电话91.2亿次,平均每天识别和拦截骚扰电话1.0亿次。360手机卫士共为全国用户拦截各类垃圾短信约45.5亿条,平均每天拦截垃圾短信5000万条。

  为了标记和拦截诈骗短信、诈骗电话,安全软件服务商在尊重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的前提下,向用户提供安全软件,契合了“技术中立”的精神。技术中立原则的基本内涵,是指技术本身并无善恶之分,一项网络技术被用于合法用途或非法用途,非技术提供者所能预料和控制,因而不应仅仅因为技术成为侵权工具而使提供者为他人侵权行为负责。在技术中心原则下,用户可以通过安全软件对诈骗电话进行标记,安全软件服务商也可以依托安全软件对诈骗电话进行拦截,从而有效降低电信诈骗案件发生的概率。

  当然,由于手机用户的恶作剧行为、手机用户的主体变更等原因,安全软件或用户对手机的标记也存在标记有误的情形。作为安全软件服务商,应为手机用户提供申诉的平台或渠道,明确变更标记的流程。为了降低用户的成本,安全软件服务商应当提供多种途径来解决用户申诉问题。

[责任编辑:贾潇]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