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盘锦一农场因拆迁发生警民冲突,一村民被警察开枪打死,这一事件连日引起媒体和网民的关注,警方表示,开枪是在人身受到威胁时被迫的,而大多舆论把警察开枪与“强行拆迁”联系在一起,也与盘锦市对采访的一些不配合举动一起说,从而使事情的是非越搅越复杂。
应该说,盘锦市相关部门对拆迁工作的冒进,以及开枪事件后不善于与舆论沟通,是此事发生的重要原因。比如,本次盘锦方面对事情的通报在一开始时并不充分,另有一些记者抱怨他们的采访受到“干扰”,进而增加了开枪事件的质疑空间。
这件事包括警察在执法时是否应当开枪,以及本次拆迁及补偿是否合理两个不同层面。对警察开枪是否合理的判断,应当与第二个层面精确切割。对拆迁的好恶不应成为反对警察开枪的出发点。
警方从来都不是拆迁的决策者,警方这次到盘锦拆迁现场出警也只是维持秩序。据涉事警察对媒体说,他的手臂被反拆迁的村民用镰刀砍伤,他的身上还被村民泼了汽油,他3次鸣枪示警,最后是在自己被冲过来的村民险些点燃的紧急关头再开枪,完全是为了自身安全。他的说法需要证据支持,并得到法律的确认。
相关部门应当对该警察是否在受到生命威胁的情况下枪击村民,收集更多目击证据,进而得出权威结论。但就目前的背景下,咬定警察“对人民开枪”的指责,恐怕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对拆迁行为的不满。
我们认为,评判警察开枪对错的第一个标准应当是法律,而非道德。警察不应向人民开枪的大原则无疑是对的,但不能将警察的具体执法动作“一棍子打死”。因为在具体执法中一个警察面对的只能是一个个具体的人。
用镰刀砍警察、往警察身上泼汽油,如果发生在美国,其中的任何一个行为都可能引来警察的枪击自卫。当然,这样的自卫必须谨慎,英国警察枪杀黑人少年就曾引发伦敦暴乱。在中国,警察的形象不仅仅是秩序维护者和执法者,警察在民间常被看成“政府的化身”,他们与群众发生摩擦时也需更加谨慎。
警察何时可以开枪自卫的惯例,中国比美国更加模糊。事实上,中国对枪支弹药的管理非常严格,中国警察开枪自卫以及在公共场所与犯案人枪战也确实更小心和克制。
盘锦这名警察开枪是否合理,只能由司法部门确定。如果他被证明是滥用职权,就必须受到惩罚。一些人天然地对他产生质疑,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村民毕竟被打死了,值得深切同情。舆论应当注意的是,应避免将这种同情推向与警察自卫权利的极端对立。
中国各地的拆迁不断引发悲剧,它涉及的法律、道德和利益博弈的难题一时难以清除。舆论的冷静非常重要,既不能盲目支持政府“强拆”,也不应不加区分地鼓励被拆迁者采取激进对抗行动。两种做法都不利于拆迁矛盾的缓和。
各地官方都应清楚,政府的公信力目前处于低潮,它不足以自动平息各种质疑,因此通常已经“够了”的信息在当前往往属于“不足”,官方认为“正常”的一些应对,往往会被看成“遮遮掩掩”。这是个特殊时期,官方必须以特殊的认真和责任感处理每一起社会纠纷。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