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评论>>百家看法

[新京报]为何会有"假结婚"购房?

时间:2013-01-14 09:02:00  作者:西坡  新闻来源:新京报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限购挡住了需求的出口,却不能让需求消失。行政管制纵有百密终有一疏,钻空子行为总会如影随形。

  2011年,北京出台被称为“最严限购令”的“京十五条”,连续5年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成为一道很高的门槛,让许多有心在京购房的外地人望房兴叹。然而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有些人已经找到了“破解”之法。通过房产中介“做局”,非京籍人士与原配离婚,与陌生京籍人士结婚,购房,闪电离婚,与原配复婚,就完成了“曲线购房”。

  在这个“局”中,非京籍人士买到了房,京籍人士拿到了好处费,中介得到了“服务费”,表面看皆大欢喜,其背后却埋着法律风险。

  不少“合作购房”的双方会签订一份涉及结婚、买房、离婚的协议,但这种私下协议并无法律效力,一旦其中一方不按协议行事,很容易产生复杂的财产纠纷。另外,虽然法律并未明文禁止假结婚购房,但这种行为实质上仍属于骗取购房资格。

  “假结婚”能不能防?从理论上讲,可以。比如,美国为打击假结婚骗绿卡,移民局的官员会询问移民者其配偶的大量生活细节,以验证真伪。但我们真的有必要为了配合住房限购,在婚姻登记环节这般防范吗?

  换个角度看,“假结婚购房”提醒我们对限购政策进行思考。反复的结婚、离婚,还要付中介费、好处费,却有人愿意为了获取购房资格而支付这些成本。这说明限购挡住了需求的出口,却不能让需求消失。行政管制违背了市场交易自由,纵有百密终有一疏,钻空子行为总会如影随形,“假结婚”只是其一。

  市场上已出现的其他“限购破解攻略”还有,代办工作居住证、代理补交社保等。北京市住建委多次表示,对代办的购房资格将不予认可。但网上仍有大量代办购房资格广告,打听购房“捷径”的人更不在少数。

  实际上,只要存在不合理的行政管制,就总会有各种空子可钻,防不胜防。

  限购曾短期遏制住房价过快增长,是上一轮房产调控的利器。但限购只是为楼市降温的临时性举措,而且,其本身也存在“反市场”的弊端,适当的时候该取消就应取消。

[责任编辑:zywyuxiao]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