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评论>>百家看法

[澎湃新闻]学生起诉老师剽窃,赢了官司依然让人感到沉重

时间:2023-11-09 09:08:00  作者:方圆  新闻来源:澎湃新闻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近日对“学生起诉老师剽窃其科研成果申报专利案”作出终审判决,判定湖北科技学院与该校教师叶华山构成共同侵权,湖北科技学院需在十日内向该校毕业生孟玉朋赔偿经济损失15万元,叶华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我想告诉学生遇到不公不要跳楼,是可以反抗的;同时也告诉一些学校,莫瞎搞,要承担法律责任。”11月8日,孟玉朋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的话,点中了问题的要害。

  2021年,孟玉朋发现学校的老师在2017年剽窃了他的学术成果,并且申报了三项专利。身在高等院校的教师如果说是不懂、不知剽窃是违法的,那是不能够让公众相信的。这件剽窃学生学术成果申请专利案并不复杂,是非也不难分清。因此,这种剽窃行为本身是恶劣的。

  剽窃者的态度也是恶劣的。据孟玉朋称,当事教师至今还没有给他一声道歉。这不仅说明剽窃者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自己的学术不端正行为不以为然,更说明其在整个事件中有恃无恐、无所顾忌的心态。

  双重的恶劣,也留给我们思考:校方为什么没能在事先防范这起并不算复杂的学术成果剽窃案,又为什么在事发后没能及时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

  学术不端是对真正的创作者极其不公平的。伤害的真正沉下心来搞科研的学生、学者,损害的是整个学校或者单位的学术形象,造成了不良的社会示范效应。因此,校方必须为该起案件承担法律责任,这也是该案的启示:想要真正维护学校形象,应该为方方面面创造公平、公正的学术环境,而不是“护短”。

  孟玉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打官司要讲究证据,能拿着现在的判决结果他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这给其他受到不公待遇的学生树立了一个榜样,那就是面对不公坚持抗争,法律会帮助大家守住底线。

  孟玉朋的维权精神值得点赞、支持,但也要看到,他在其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依然是巨大的。一起并不复杂的,完全可以避免的学术成果剽窃案件,是不是一定要走到这一步?事实上,当受害者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维护了自己的正当权益,这本身就离“公平”还有一定距离。这可能正是这起案件仍然让大家的心感到一丝沉重的原因。

[责任编辑:zywzhush]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