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评论>>百家看法

[澎湃新闻]大包大揽、这管那管,一言不合就罚款?

时间:2023-11-15 09:23:00  作者:阳柳  新闻来源:澎湃新闻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被子未叠放罚款10元,碗筷不洗罚款10元,蹲地用餐罚款20元……一份《新农村美丽乡村行动人居环境罚款标准》在网上流传,涉及厨房、卫生间、客厅、卧室、院坝、入户路等区域,罚款项14条。这份《罚款标准》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普基镇新农村。

  这样一份文件,荒诞、违和之极,初看都不敢相信是真的。然而它竟然是真的,还盖着村委会的公章,注明了“经罚款后仍不整改,第二次检查到罚款翻倍”。有网友说,“想想家里没洗的碗筷没铺的被子,都瑟瑟发抖了”。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当然是一件好事、实事,但与罚款这样简单粗暴的动作直接挂钩,不由得让人困惑,谁是目的、谁是手段?文件所涉区域,除了院坝、入户路这两项公共区域,其余皆指向村民屋内,这是不是管得过宽、过严,忽视家庭的自主权和村民的隐私权了?碗筷摆放不整齐、被子未叠放这样的家务事,咋就影响乡村人居环境了?

  而且,更严肃和值得探讨的是,这份《罚款标准》,真的有效力吗?从当地的回应看,县、镇都未出台相关罚款要求和标准,也就是说,《罚款标准》是个别村的自选动作。但村委会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本身并无处罚权,不能对村民罚款。即便打着“村规民约”“全体村民同意”名号,罚款行为在法理上也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罚款标准》为何会出现?背景是,当地正在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这就好理解了:上级政府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落实政策最后一环的村委会,为了快速见效,不惜强行越权对整治行动加码,这才祭出了罚款的狠招。但除了表现出来的雷厉风行,“重罚”就真能带来预期的效果吗?

  以罚款力度最大(20元)的“蹲地用餐”为例,凉山州早在去年7月即出台《关于治理蹲地用餐深化移风易俗的通知》,其中明确将蹲地用餐定义为“陋习”,当时也曾引发热议。

  有人指出,“蹲地用餐”是当地群众延续了数百年的习惯,与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教育水平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比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导致部分群众习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有些老年人因长期体力劳作,“驼背、手脚不灵便,上桌很困难”,集体蹲地用餐有着尊重和迁就老人的考量。

  毋庸讳言,“蹲地用餐”的饮食习惯,其不卫生、不健康的一面确实是客观存在,移风易俗也确有必要。但社会上不同的声音正是一种提醒:移风易俗从来只能潜移默化、慢慢浸润,要想持续推进下去且效果好,赢得群众的认同和支持是关键。

  不管是改变“蹲地用餐”,还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都不能单兵突进,要看到群众生活习俗与文明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程度是同频共振的。坚持改善人居环境和移风易俗的大方向,也要以更大耐心去体察、理解和包容,尊重部分群众的选择。政府部门、基层组织要多换位思考,而不是大包大揽、这管那管,更不能一言不合就罚款。

[责任编辑:zywzhush]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