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反映,在柳州市三江南站计划乘坐网约车前往柳州市程阳八寨景区,打了几辆车都遇到了司机线下要求临时加价的情况。在其明确表示不接受临时加价后,还遭到了司机的嘲讽,称不愿加价是“抠门”,并表示“我们这边都是这样子的”“不打车哪有车坐”“不加价我怎么赚钱”“打谁的车都是要加的,不加价永远打不到车”。
引发关注后,4月21日晚,当地交通运输部门发布情况通报称,依法依规对涉事网约车司机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对监管不到位的相关网约车平台进行约谈,并责成平台加强常态化管理。
网友对此事的曝光得到了当地及时响应,但这次网上也有不少声音对加价的网约车司机“表达同情”。据华商报报道,网友举报的订单,是从三江南站至程阳八寨景区,驾车约25至28公里,有网约车平台给出的最低一口价为出租车打表预估价的一半。还有人表示,去景区送乘客后返程未必能接到订单,对司机来说,如果不加价,可能就是亏本生意。
当然,理解司机要加价的“苦衷”,不代表就认同他们的行为。如果司机觉得平台给出的价钱不合理,更应该去找平台反映问题,争取更合理的定价机制,而不是把问题转嫁给乘客,让乘客来买单。如果乘客无法预先知道大概的车费,还需要和司机讨价还价,那乘客就很被动。
网约车模式之所以能被普遍接受,除了解决司乘信息不对称、能更好匹配供需之外,就是其更好地实现了价格透明合理,让乘客有安全感。乘客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打开网约车软件,就能知道大概的路线和费用,而不必担心被宰。网约车司机越过平台加价,即便可能有合情合理的因素,但这种脱离平台约束的行为,也会让乘客产生不安全感。何况现实中也无法排除,某些司机或许会看人下菜碟,进行不合理的要价。
面对这次加价暴露出的问题,当地已经表态约谈相关网约车平台,要求其加强常态化管理。其实,这些网约车平台自身也应该反思。根据报道,车型不同,费用不等,那么这种价格区间的具体设置是否合理?
司机违规加价,该处理的要处理,该制约的要制约,还要思考如何长期解决此类问题。相对而言,低价策略,或许能一时吸引到一些消费者,可当消费者发现用车之后,还要和网约车司机讨价还价,等于多了一道不确定性,那对平台的信任也会动摇。
平台生意要想健康持久,得做好各个利益主体的平衡。作为网约车平台,想通过讨好消费者“收割”司机,或者讨好司机“收割”消费者,都无法长久。如果网约车司机加价的行为变得普遍,也说明相关运营、管理模式需要及时调整,否则市场会给出教训。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