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大唐名相狄仁杰,还是和武则天关系特殊的薛怀义?关于河南白马寺的墓主人,历来争议不断。最近有网民发帖称,此墓最近挂上了“狄仁杰墓”的公示牌。4月22日,当地相关部门回应,前两年,该墓已经过专家确认是狄仁杰墓,挂牌是上级部门的要求。
这算是“盖棺定论”了吗?
洛阳市文物局方面的回答耐人寻味——目前主流的观点是,根据现场碑刻记载以及史料分析,白马寺内该墓就是狄仁杰墓,论证细节是否对外目前暂无法透露,至于外界有不同的观点,只要合情合理,应当允许存在。不过,从实际来看,不乏有学者和网友认为此结论值得商榷。
据澎湃新闻的报道,狄仁杰墓之说可能是个误解。有考古学者曾撰文表示,因薛怀义葬于白马寺,又为梁国公,与狄仁杰同一封号,故宋人范致虚误以为这里就是狄仁杰墓而建祠、刻石、表墓,如此以讹传讹至明清不辍。一位唐代文史研究者对此表示:“凭明清的碑刻断定唐代古墓,缺乏唐代实物证据,结论让人生疑。”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考古是自带魅力的,但也是错综复杂的。确认墓主人身份,往往是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之一,须经过一系列严谨的调查、取证以及认定程序,从持续多年的“曹操墓真假之争”就可见一斑。当文献记载、墓葬品等级、个性化特征等多重信息完美吻合,都指向了同一个人,构成了完整的证据链,这是最理想的情况。比如,西汉时期的南越王墓和海昏侯墓,其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就源自墓葬内的随身印章,是较为难得的例子。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既然各有各的说法,挖一挖不就清楚了吗?可能是受部分影视剧、盗墓小说、历史戏说影响,一些人所理解的考古,很多时候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受传统观念、保护技术等因素所限,考古界的原则恰恰是“能不挖就不挖,能少挖就少挖”,海昏侯墓正是因为盗墓贼的光顾而意外重现,属于抢救性挖掘。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人们会形成这样的印象:相比狡猾的盗墓团伙,考古工作总显得慢了一步。这堵无形的认知之墙,可谓由来已久。
对历史感兴趣是好事,然而,隔阂总要打破,事实不可不辨。近年来,同样是在洛阳,就有人私自在邙山为李煜、王之涣、孟郊、嵇康等历史文化名人立起墓碑,还成了网红打卡点,即便当地文旅部门多次表示缺乏考古依据,也架不住连游学团也来凑一凑热闹。以此观之,白马寺景区的梁国公墓主人是谁,或许有的游客并不是很在乎,但相信更多的人还是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毕竟在大家心目中,狄仁杰可谓是“正义化身”,不是恃宠而骄的薛怀义所能“碰瓷”的。
从文旅发展的逻辑出发,名人墓冢的归属“兹事体大”。君不见,争抢名人故里之风多年来从未消停,且不说李白、诸葛亮等被多地“认领”,就连孙悟空、哪吒这种神话人物,也同样没被放过。对于狄仁杰墓所在地,此前也曾有多种说法,如陕西乾陵、安徽安庆太湖等。此番白马寺允许合理质疑,固然是必要的。进一步来看,对历史最大的敬畏,是通过持续的学术对话,积极的信息公开,严谨深入的研究,不断接近那个真相,即便结论一直在路上,甚至永远没有答案。这也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如何看待分歧,比分歧本身更重要。那么,不妨借用《神探狄仁杰》里的一句流行语——“元芳,你怎么看?”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