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很多社会热点事件的发生,网络暴力问题日益被各方关注,治理网暴也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今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起草了《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与此同时,以抖音为代表的平台与众多网友一起,也于近日发起和发布了《反对网暴倡议》以及《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范》。短短数日,已经有包括各地公检法账号在内的百万用户参与了倡议。各方联手,才能真正有效治理网暴,正在成为共识。
网暴和治理网暴越来越被各方关注,大家对平台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但从根本来说,网暴成因复杂,且语言暴力自古有之,单个平台无法根治网暴,治理和抵制网暴,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2022年4月24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开展“清朗·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随后多地网信办发布通知,将重点打击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人肉搜索、辱骂攻击、传播谣言等行为。
一年来,我国互联网平台是否肩负起平台责任担当,从2023年7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中心在北京举办“网络暴力治理体系与责任结构”的研讨会上,我们获悉了详情。
研讨会当天发布《互联网平台网络暴力治理机制构建与测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构建了网络暴力防治措施评价体系。同时,为回答“互联网平台是治理网暴的何种角色?”“平台在网暴防治上做了哪些努力?”“治理效果如何?”“存在哪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课题组对国内多家互联网平台进行了测评。测评发现:我国头部互联网平台对平台责任有承担意识;这些平台的网暴治理举措已经覆盖了前端服务、后端技术、秩序生成与维持、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部分治理措施的技术应用和治理实效达到了相当水准。
其中,抖音平台在测评中各项指标评估得分较高且相对均衡。尤其是抖音平台在网络暴力治理专门岗位与部门权限设置、投诉机制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网络暴力防治宣传、平台网暴规则触达等指标得分较高,在行业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基于案例研究和大量采访,《报告》指出,网暴是成因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个人表达、网络传播、平台治理、法律规制等多层面。这也意味着治理网暴是个社会性工程,需要多方协同参与。
在科学划分各方权责上,政府部门在网络暴力治理中承担依法监管责任。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行业标准,建立跨平台跨部门的协作联动机制等,引导并鼓励多元主体治理体系。
互联网平台居于网络暴力防范治理第一线,承担直接治理的主体责任。应建立完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机制,健全账号管理、信息发布审核、监测预警、举报救助、网络暴力信息处置等制度。
媒体亦是治理网暴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中,部分媒体、自媒体、社交媒体在报道相关争议事件时,泛化网络暴力定义,甚至以“假网暴”催生真网暴,消费公众信任,给网络暴力的精准治理带来一定困扰。因此,在防范治理网络暴力问题上,媒体应当遵循媒介伦理,承担责任,避免随意用网暴定性事件,成为网暴的推手。
同时,也需要认识到,网暴治理同样需要全体网民的共同参与。应遵守法律法规、平台规则等,提升媒介素养,独立理性思考,积极参与网暴治理。
虽然面对网暴,预防大于治理,抵制预防网暴这项工作是平台需要长期投入且必须完成的任务。但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单个平台治理毕竟有其局限性。网暴很多时候是从众心理在作祟,治理网暴也应呼吁各方共同抵制。
网络暴力治理体系在明确平台治理责任的同时,同样有必要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明确媒体、用户等主体的角色、责任义务和价值伦理。正如《报告》建议政府部门、平台企业、媒体机构、社会公众等各方主体共同参与,科学划分治理权责,以最小社会成本实现最佳防治效果。
这次百万用户在抖音上积极参与的《反网暴倡议》,一方面是平台持续的努力和呼吁获得了公众的认可;另一方面,恰恰因为网暴的发生是很多施暴者拥有“从众”和“不责众”的心理,面对这样的规模性语言暴力,就需要联合更多善良和美好的声音,去反对、去抵制。
一言概之,只有将网络暴力的防范治理,推广为全社会共识,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对网络暴力的有效治理。我们期待政府、平台、媒体、网民等多方参与网暴治理,迎接一个公平、理性、开放、包容的网络空间的到来。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