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评论>>正义漫评

正义漫评|遏制网络造谣乱象,当重拳出击

时间:2021-03-24 13:22:00  作者:何慧敏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日前某微博大V发布的“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近日逝世”的消息被证实系谣言,该博主道歉“自罚停博至少三个月。”新浪微博在3月24日发布消息,依据规定对该大V账号予以禁言90天的处罚。

  近年伴随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出现,普通网民在享受传播便捷自由的同时,也存在滥用传播权利的行为。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追溯困难、民事追责周期长、赔偿额度低等原因,变相助长了网络造谣的恶性循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造谣者只是躲在电脑的另一端敲敲打打,然后一键发布,就能让虚假信息在网络世界呈几何级传播,引发成千上万网友的关注评论,甚至引发舆论漩涡。而这些谣言和诽谤对于当事人来说,可能不仅仅是名誉和经济上的损害,其精神健康也受到威胁。因此,对于网络造谣应当重拳出击、严厉打击。

  治理网上造谣关键在于树立法律法规意识,提高违法成本。根据“两高”司法解释,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即可认定“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而今年最高检点名“女子取快递遭诽谤案”由自诉转公诉更是体现了司法机关打击网络造谣的决心。

  此外,可以通过建立网络诚信“黑名单”进行综合惩治,着力提升公民的网络传播法律意识和媒介素养,充分发挥网民的监督举报功能,让造谣者无处遁形,共同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

[责任编辑:zywwangyue]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