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评论>>正义网评

[检察日报]别对“网络反腐”寄望太高

时间:2012-09-26 09:39:00  作者:仝玉娟  新闻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深圳福田警方公布了20名游行打砸者头像,督促其自首并悬赏发动群众举报;西安警方也公布了将一日系车车主打成重伤的嫌疑人照片,呼吁市民积极提供线索。执法部门对保钓行动中的一些触犯法律的行为开始追查。希望通过这次血的教训,公众能变得更加成熟、理性。

  发生在辽宁盘锦兴隆台区的枪击事件是本周最大的热点,目前关于涉事警察是否违规开枪说法不一。部分网友认为,“警察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应该使用枪支,特别是在枪口对准老百姓的情况下”。而盘锦官方的调查结论是“民警是在生命受到威胁之后被迫开枪,开枪行为合法”。这一说法并不能平息舆情,反而掀起了新一轮的质疑声浪。舆论认为,仅由盘锦当地调查不能服众,建议由省里派出调查组,就强征强拆是否违法、民警开枪是否属于紧急关头自卫等情况进行调查。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在盘锦市兴隆台区,去年5月份就曾发生过“拆迁血案”,而且被四部委通报批评、13人受处理(其中6人被追刑责)。然而,血的教训和严厉的处理都挡不住征地强拆的脚步。也许对于某些地方政府而言,GDP的诱惑远大于可能被处理的风险。

  “表哥”杨达才被撤职的消息传出后,着实令网民兴奋了一阵子,而相关领域的专家却要冷静得多。他们并不看好“网络反腐揪贪官”这种模式,认为“这对官员隐私的尊重不够,甚至触犯法律”,且“依靠‘辨认’官员的服饰、香烟等反腐,难以为继”。这种担心不无道理,网络反腐确需依法进行、谨防网络暴力,但需要明确的是,所谓的“网络反腐”其实不过是舆论监督的一种形式,是网民自发进行的,与司法反腐及更广泛意义上的官方反腐有着明确的区别。虽然这种舆论监督恰巧起到了反腐败的效果,但归根结底,反腐还是要依靠制度的力量。可以肯定的是,在公民社会渐趋成熟的当下,舆论监督、网络反腐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强大,而不会越来越萎缩。

  如今“表哥”已被扳倒,但网民的监督并未就此止步。近两日,对杨达才“严重违纪”细节的追问、对其具体违纪金额的猜测,以及对“杨达才工资不属于公开范围”的质疑不绝于网络,消解之计,只有靠相关部门尽快公布详细信息,正面回应舆论质疑。事实胜于雄辩,辟谣的最好方式是公布真相,而非简单否认。

[责任编辑:zywqs]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