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评论>>正义网评

[正义网]凝聚共识,开创政法工作新局面

时间:2014-01-13 14:16:00  作者:于潇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要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决不允许让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要坚决清除政法队伍害群之马”……1月7日,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分别作出上述阐述,并强调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严格司法公正执法,积极深化改革,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在十八大以来的诸多重要场合,公平正义被屡次提及,特别是在这次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公平正义再次被重申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这样的表述虽一再重复,但却无繁冗之意,正是在这样的重复强调中,我们看到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共识——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坚定基石。

  一段时间以来,司法体制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民主法治社会进程的推进,人们对司法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以及更多的需求。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便成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司法公正需求的必然途径。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废除劳教、探索司法审判公开、加强检务公开、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与探索都在见证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步伐。

  然而,司法改革的举措绝不是一拍脑袋就形成,哪怕是任何细微的举措都是要建立在充分的论证基础之上,紧紧围绕着促进公平正义这个最根本的价值。人们常说,变易生乱,然而,司法改革虽然大步推进,但社会司法实践中,却是一番有条不紊的景象,推其根本,就是坚持了公平正义这个基石,一切改革,不论披着何种外衣,倘若失去公平正义的内在价值,必然会导致无序社会的出现。

  公平正义,是维系百姓福祉的根本保障。

  社会生活,纷繁多样,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在为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多姿多彩所奔走,多样化、个性化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一个精彩片段。不少人看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似乎是一个永恒的价值,然而在朴素的价值观念里,其实并不如此。

  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勤劳诚恳的民族,对于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有着传统的深刻的概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唇亡齿寒”。在百姓看来,最大的福祉并不是个人生活的如何之富足,而是一个稳定、健康的社会环境,一个能让勤恳的付出能够有充足回报的社会环境,一个弄够让劳者得、贪者罚、勤者敬、廉者爱的社会氛围。

  而这一切的形成,自然少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社会的公正正义,如何实现?当然要靠法治,因为法治的内涵便是公平正义,外在则是制度法则。

  法治不仅规范了“小我”的行为规范,更在“小我”之外,塑造了社会的品格。在这种品格之下,百姓才能谈及福祉,在这种品格的影响下,百姓才能追求福祉。

  公平正义,是社会长治久安的不懈动力。

  还记得前段时间的衡水市武邑县小伙往返五次办护照未果,惊叹公安干警“用权力玩弄百姓”的事件么?为什么百姓会对权力发出这样的质疑?为什么会对执法者给以此般否定的评价?

  究其根本,就是在执法活动中,不公平不正义。“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这样的口头暴力宣泄下,如何能让这个社会长治久安?

  执法不仅要公正,而且还要公平。一而再、再而三的折腾,不仅让执法失去为民的光辉,而且更是让社会背上腐朽的罪名。当人们通过细微的个案最终形成普遍的社会认识的时候,再去深刻缅怀我们失去的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很让人伤悲的一件事。

  “政法队伍主流是好的,但要坚决清除害群之马”,表面上看是在清理政法队伍,实则是打造一支社会长治久安的辅助力量,围绕在公平正义观念之中,为社会和谐提供保障。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说不上路漫漫其修远,但绝非一蹴而就,在这个民族复兴的征途上,如何前进,怎么行进,是一个伟大的命题,而今日的政法工作部署确为开好了局,“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让我们共同关注,见证政法工作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zywqs]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