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有许多的看点,基层代表参政议政就是其中之一。
彭伟平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灵璧县高楼镇张杨村农民。2012年6月在怀孕期间因为纵身跳入2米多深的水塘中救出溺水幼童,被人们称为“最美孕妇”。在这次“两会”上,彭伟平没有以单纯的先进人物身份出席,当个“花瓶”摆设,而是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利用在医院的时间认真调研,提出了今年“关于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需要保证的建议”,得到了多位代表的肯定和鼓励。(3月8日人民网)
基层代表进入“角色”,彭伟平算得上是一个典型。由于去年两会时彭伟平的孩子正处于哺乳期,临出发前还突然生病,加上没有经验,第一年参会表现出紧张、茫然,使得第一次“两会”之行显得不那么“圆满”。人民代表代表人民,这种责任意识促使彭伟平转身进入人民代表角色。在这次“两会”上,彭伟平没有再想当“哑巴”,同时变得成熟起来。在代表们发言的时候,彭伟平就像小学生一样认真听讲,时不时拿起笔记一下,遇到自己了解的或是观点相同的,也会微微点点头。同时她也准备“发音”,早早地就开始准备建议。
不懂就学就问。全团代表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彭伟平一边听一边记,遇到不懂或是不明白的地方,就先记下来,等到方便的时候,小声询问一下旁边的代表。觉得自己的建议还是有一些不确定和不满意的地方,于是她找其他代表咨询。在座谈会上大家争着发音,让她心急。好的是她“抢麦”成功,争取到了发言的机会,向人们展示了另一个彭伟平。彭伟平学习的过程,让人感觉朴实无华,以至于记者拦住采访,内向的她不善于面对镜头,可又羞涩的不懂得拒绝。其实这种不懂得“圆滑”的本色,倒是值得让人尊重。
彭伟平舍身救人的事迹,传递着正能量。更重要的是,她作为基层代表中的一员,在“两会”上不忘履行代表职责,积极表达基层心声,完成了“角色”的转换,难能可贵。让更多基层声音汇集到中国民主进程中,无疑是“两会”的看点和亮点。
重视基层代表共商国是,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价值取向。据媒体报道,十二届全国人大的代表中,基层代表特别是来自一线的工人、农民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3.42%,比上届提高了5.18个百分点。正因为工人、农民代表来自基层,其“发音”最接地气,最富有“原生态”,因此关心和爱护基层代表,多帮一把,扶一把,鼓励他们大胆参政议政、进入“角色”值得期许。有了基层的真声音,才有中国的好声音。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