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召开“清朗·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全国视频工作会议。会议强调,专项整治行动要紧盯五类账号运营乱象,其中之一便是网络名人账号虚假粉丝。要严格管控网络名人账号异常涨粉行为,全面清理“僵尸”粉、机器粉,大力打击通过雇佣水军等方式的非自然涨粉行为,定期清理“僵尸”账号(据10月19日网信中国)。
一个默默无闻的“潜水”账号,一夜之间从只有零星粉丝变成拥有数十万粉丝的名人大V……近年来,雇水军买“僵尸”粉似乎已经成为默认的便捷涨粉套路。据央视记者探访,在某电商平台上10元钱就能买到400个微博粉丝或可以转发指定微博100次,某流量明星通过“僵尸”账号转发虚假微博在一瞬间造就了转发过亿的神话。“僵尸”粉一般是指微博、百度贴吧、微信等平台的虚假粉丝账号,它们背后往往是运营者群控多部手机产生的机器粉,被用于刷高微博的转发、评论、点击量,完成买家布置的“KPI”。“僵尸”粉的本质是非自然的异常涨粉,是用技术手段干扰网络数据的造假行为,这样的造假行为带来的影响绝不仅仅是冲人气、满足攀比心理如此简单。“僵尸”粉已然成为网络数据造假、甚至扰乱网络舆论秩序的症结所在。
某“僵尸”粉广告这样写道:“粉丝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在以数据为主导、人工智能推荐为主要机制的网络平台,粉丝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关注度、曝光量、话语权。买水军、“僵尸”粉冲数据、控评,甚至影响舆论的现象已然不新鲜。某些账号通过虚假买粉摇身一变,变成网络大V、名人。每当文娱、商业作品上线之时,便制造话题、进行事件营销。甚至某些账号堂而皇之成为“意见领袖”,发布不当言论,制造虚假事件,让不明真相的群众信以为真,不仅造成网络注意力资源的浪费,更可能让舆论方向偏离主流。另一方面虚假粉丝账号还会扰乱平台数据指标,导致评价体系失衡,更会透支社会信誉。对于互联网行业整体发展不利。名人账号粉丝造假,该歇歇了。
清朗网络空间,维护良好的舆论秩序,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必须对“僵尸”粉进行严厉整治。整治僵尸粉不仅关乎到网络数据真实,更关乎网络舆论秩序稳定以及网络空间的清朗。首先,互联网平台应当守土有责,对于虚假涨粉行为绝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应该完善平台数据呈现方式,强化网络名人涨粉监控机制,定时清理僵尸账号。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虚假涨粉、刷流量等行为进行严格界定和限制,执法部门对违法行为严惩不贷。网络名人、明星等也要遵守法律法规,将更多关注度放在作品本身而不是数据流量。粉丝们也要保持理性客观态度,避免唯数据观、唯流量观的评价标准。
打击僵尸粉,紧盯网络账号运营乱象,才能让注水的名人少一些,清朗的网络空间广一些。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