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难而上 向阳而生
——记2020年度全国检察机关优秀办案团队、广州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南粤广州,拥有千年商都的美誉,这里的民商事活动历来活跃且复杂,对于从事民事检察工作的检察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种种考验,广州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迎难而上、向阳而生,交出了一份令人称道的高分答卷。
“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
民商事活动复杂意味着监督这类案件时会遇到各种新情况,常常无先例可循,凭着一股闯劲,第五检察部总是在“山重水复”的困境中开辟出一条条通往“柳暗花明”且合法依规的路。
2016年4月,民事检察部门接到基于张某华贪污、受贿案发现并移送的某置业公司虚假支付令案件线索。这个案子提出一个新的理论和实践难点:在理论上,支付令是否属于民事检察监督对象尚有争议,而且在可以通过刑事程序解决国有财产损失的情形下,是否有必要启动民事检察监督程序?在实践上,因本案所涉的刑事案件尚在审理中,无生效刑事裁判可直接引用,怎样固定本案的证据?
“遇到新难点是经常的事,我们总是提醒自己,一定要‘胆大心细’,当时大家一起反复论证,丝毫不敢松懈。”现任第五检察部主任李征是当年该案的办案组成员之一,她说,“办案组不畏艰难,最终攻破各个难点,认定这是一起虚假诉讼。检察机关向法院发出撤销错误支付令的检察建议最终被法院采纳,确认涉案支付令错误,予以撤销,并通过执行回转有效挽回1.09亿余元国有资产损失。”
“我们不怕碰到新难题,因为所有的新情况绝不是偶然发生的,办好一个案子对日后办理同类型的案子意义重大。”李征告诉记者,这起案件中的虚假诉讼行为已从常规诉讼扩展到支付令等非诉领域及执行阶段,当事人利用法院发出支付令以形式审查为主的特点,使其虚构的债务变得更加隐秘且“正当”,俨然成为一种新型的民事虚假诉讼行为,监督难度更大。“用‘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去办案,才能主动紧跟当地经济发展步伐,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2019年,该案入选最高检第十四批指导性案例。
专业化分组精准监督
“检察机关受理的民事监督案件涉及专业领域的问题越来越多,大家要有刻苦钻研的意识,不够专业就无法做到有效监督,司法公正更无从谈起。”广州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周虹经常对民事检察官强调要加强学习意识。
怎样尽快把检察官培养成某些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专业化分组”成为第五检察部的破题关键。2020年初,第五检察部把受案数占比较大的案件分类,以此成立了民间借贷和虚假诉讼监督小组、劳动争议监督小组、执行监督小组、房产纠纷监督小组等,检察官根据部门指派和个人选择相结合的形式加入专业化办案小组,其余案件则进行常规轮盘。专业化分类有利于检察官在特定领域长期钻研深耕,提升专业化办案能力。
专业化助力精准监督。第五检察部凭着“求极致”的信念、过硬的业务素质以及集体凝聚力,办出了全国检察机关首批民事检察指导性案例,广东省首例“零口供”虚假诉讼监督案件等一批精品案例。
一支精锐部队,需要精兵强将,也需要高效战术的加持。如果说专业化分组提升的是个人的“武力值”,那么改进工作方法则无异于战术升级。第五检察部办理案件时会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他们创设的虚假诉讼诉中监督模式,前移了监督关口,通过发出检察建议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及时提醒审判风险,与侵害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抢时间,从源头上防范和打击虚假诉讼,确保司法公正。
2017年,巫某峰持加盖甲工程公司项目经理部公章的《碎石加工协议》到法院起诉,一审法院据此判决甲工程公司向其支付碎石加工费等逾千万元。在二审期间,甲工程公司向警方报案,线索随后经区检察院上报至广州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
甲工程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如承担涉案逾千万元的债务,可能导致巨额的国有资产流失。经过审查相关材料并对巫某峰进行询问,第五检察部认定,是巫某峰找人偷盖了甲工程公司项目经理部公章炮制了这起虚假诉讼,故向广州市中级法院发出检察建议,充分告知审判风险。最终,二审法院采纳了检察机关的建议,驳回了巫某峰的起诉。
对于第五检察部来说,该案是实行虚假诉讼诉中监督的一个成功范例,但并非唯一。自2019年以来,该部共发出20件诉中监督检察建议,回复18件均获采纳。第五检察部以问题为导向,先后就同案不同判、送达违法、诉讼诚信体系构建等问题向广州市中级法院制发了35份类案监督检察建议,并分年度对法院存在的系列问题进行细化分析,连续三年向广州市中级法院发出民事审判与执行活动年度监督情况通报,得到法院系统高度重视。市中级法院接到通报后,组织全市两级法院民商事审判庭和执行部门开展对照整改与自查自纠工作,充分实现检察监督高效能。
2020年,第五检察部带领全市民事检察官办理各类民事检察监督案件2467件,其中对生效裁判结果提出监督意见98件,再审改变率84.3%;对审判程序违法行为和执行活动分别提出检察建议26件、238件,采纳率分别为100%与95.9%。
是职责所在,更是为民情怀
广州市检察机关一直高度重视涉民营企业民事案件监督,2020年以来,第五检察部通过监督纠正14起确有错误的涉民营经济案件,为民营企业挽回近5000万元损失。
“我冤枉啊,我真的是冤枉的!”一次,民营企业家李某高来到广州市检察机关申诉。他在一借款金额高达250万元的借款合同中被伪造了担保签名,无端被法院判决承担约500万元债务(250万元借款本金及其利息)的连带清偿责任。天降横祸让他个人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他的企业也濒临破产边缘。检察官立即行使调查核实权,依法组织对相关签名进行司法鉴定。鉴定结果显示该“李某高”的签名系他人伪造,遂向法院提出抗诉,法院依法改判,从此李某高无须对上述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挽救了李某高和他的企业。
2020年全世界遭遇新冠肺炎疫情重击,如何助力企业平稳复工复产?检察官们专门开通涉疫案件“绿色通道”,运用智慧检务开展线上接访或释法平台,让群众用“非接触”方式表达监督请求。因疫情影响到企业经营,劳资纠纷难免会有所增加,第五检察部预判到这一情况后,指导各区检察院跟踪辖区内劳资纠纷案件,帮助400多名员工讨回500万余元欠薪,不少离岗员工陆续返回岗位,企业的困境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2020年,第五检察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司法、信访部门等相关职能机构联合,找到保障民生的契合点,通过健全完善协作机制联手发力。2018年以来,广州市检察机关共支持起诉628件,其中支持务工人员起诉367件,追回劳动报酬772万余元。
如何让老百姓在司法中有更多获得感?第五检察部制定了繁简分流办案规程,简单案件平均审查周期缩短了27天以上;及时在广州市检察院官网公开法律文书,从时间、效率,公开、公正上下足功夫。
是默契的战友,更是可爱的家人
这个共23人的团队,平均年龄仅34岁,有2名博士,硕士以上学历占65.3%。如此年轻的集体涌现出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民行检察业务能手、全国检察理论调研与民事检察业务人才库成员,全省检察业务专家、尖子和专门型人才等,还有22人次获评个人二、三等功及嘉奖。
相比这些荣誉,第五检察部的检察官们更愿意这样介绍自己的同事:我们的“邓文书”写文书一出手即为“免检产品”;“卢监督”拥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潘教练”培育出不少获国家级奖项的徒弟;大家都爱去“自费图书馆崔馆长”的办公室借书,还有善于开展和解工作的群众暖心人“曹司令”……
性格各异,办案风格不尽相同的同事们,面对大案要案的时候又能自觉地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哪怕不是自己经办的,也全身心投入到案件办理中,废寝忘食地讨论案件、探讨业务都是常态,有时激起的一星火花或灵感便成了办案的关键切入点。办案一起上,任务一起扛,他们对这样的工作状态甘之如饴。也正是这样无私团结的集体凝聚力,让这个团队时常迸发出“1+1>2”的能量。
2021年1月,广州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被最高检评为2020年度全国检察机关优秀办案团队。这并非终点,也非起点,更像是第五检察部精益求精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广州市民事检察工作五年规划正在筹划着,第五检察部将民事检察工作放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和推进,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拼劲继续为发展大局贡献检察智慧和力量。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