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图片频道>>图片聚焦

给盲人“讲”电影

时间:2010-07-26 09:17:00  作者:邰筐 张昊 张哲  新闻来源:《方圆》杂志社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起初很多盲人整日呆在家里,不修边幅,后来通过听电影这么个活动,他们渐渐了解了外面的世界,也开始注重外表,  

  “心目影院”开办5年以来,每周六上午9点都是固定给盲人讲电影的时间  

  “心目影院”登记在册的志愿者已有500余人  

  志愿者讲解电影画面中的信息,描述人物形象、关系、位置、意境、色彩、表情、动作等让盲人在脑海里想象电影情景、欣赏电影,达到用心“看”电影的效果 

  志愿者讲解电影画面中的信息,描述人物形象、关系、位置、意境、色彩、表情、动作等让盲人在脑海里想象电影情景、欣赏电影,达到用心“看”电影的效果

  让更多的残疾人听到电影,了解社会,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他们对社会的态度  

  对于今天的盲人来说,我们每一个健全人都能做这个天使,每一个人都能做这个艾米丽  

  对于今天的盲人来说,我们每一个健全人都能做这个天使,每一个人都能做这个艾米丽

  7月10日上午9点,雨一直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北京鼓楼西大街79号院的一间简陋平房里,却早已聚满了冒雨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一群盲人和志愿者。 

  这间小平房有个好听的名字——“心目影院”,是中国第一家专门给盲人放映电影的电影院。与有软包软座、超大屏幕、能放映3D、4D电影的豪华影院相比,“心目影院”的设施实在是太简陋了: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屋子,一台电视、一台DVD机、一支扩音器和30把椅子是影院的全部家当。 

  但就是这样简陋的一个地方,却像一块磁铁一样牢牢吸引着无数盲人,被他们称为快乐的“天堂电影院”。 

  大伟和他的“心目影院” 

  这家“心目影院”的创办人是王伟利,盲人朋友们都亲切地叫他大伟。今年50岁的大伟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曾经做过研究所的技术员,上世纪九十年代下海经商,后来又进入媒体搞起了电视剧的制作和发行。2001年,大伟和妻子一起在电视台开办了一个名为《生命在线》的专题栏目,这个每周一期的栏目专门讲述残疾人的故事。2005年,大伟夫妇创办了专门给盲人讲电影的“心目影院”。 

  大伟说:“给盲人讲电影的创意其实来源于一次偶然的经历。那是2004年的一天晚上,我家里从山东来了一位双目失明的客人,当时我打开了电视,正准备看一部美国大片,他问我,是什么影片呀,我说是《终结者》,他说他也想听听。我顿时突发奇想——我看的同时能不能试着给这位盲人朋友讲解一下电影的画面呢?就这样,我开始了第一次讲电影的尝试。我当时没有想到别的,就是要尽最大努力让他听懂。没想到,片子看完以后,他高兴得站起来,使劲把我抱着,在地上转圈。我当时就想,如果有人给更多的盲人讲电影,那对于他们来讲简直是太需要了。” 

  就是那样一次不经意的尝试催生了一项新的事业,给盲人讲电影的念头就像一颗种子在那个夜晚发芽了。很快,大伟想办法租下了这间小屋,挂起了“心目影院”的牌子。 

  “一辆轿车突然出现了,车速在减缓,车窗摇下来了,车上一个交际花模样的漂亮女子探出头,向车外一个穿黑色风衣的男子借火机点烟,这个陌生的男子凑上去,借着点烟的功夫突然狠狠掐住了这个女子的脖子……”这是大伟在为盲人讲述电影《东风雨》时的一段描述。 

  大伟说:“讲述电影的时候,我会感觉心灵得到了释放,也有了生命的归属感,找到了活着的价值。也许我的所作所为不能改变盲人生活的现状,但我希望通过我的体会和感受,改变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并慢慢地感染别人。” 

  “心目影院”开办5年以来,每周六上午9点都是固定给盲人讲电影的时间,风雨无阻,已为盲人讲电影260多场,受益盲人累计5200多人次。其中,大伟一人就讲了40多场,他培养了一批铁杆盲人影迷。盲人们都特别喜欢听大伟讲电影。好多盲人往返要辗转五六个小时,就是奔着听大伟讲电影来的。大伟的妻子告诉记者:“每次给盲人朋友打电话说要讲电影,他们都很激动,连说‘好哇好哇’!其实,盲人非常想和别人交流,跟社会沟通。”她还说,起初很多盲人整日呆在家里,不修边幅,来听电影的时候穿着很久没洗的衣服,都有味了。后来通过听电影这么个活动,他们渐渐了解了外面的世界,也开始注重外表,穿衣干净整洁了。 

  用爱照亮盲人内心的黑暗 

  “我觉得给盲人讲电影,首先要知道,他们在没有视觉的状况下,是如何理解一个事物的,你想了解这一点,你不去亲自体验和尝试是不行的。否则,你不知道怎么用语言或者声音来表达视觉的东西。”大伟与其他志愿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说的“体验”二字。 

  为了真正了解盲人的内心世界,大伟不止一次闭上双眼,体验盲人的日常生活,比如戴着眼罩在院子里散步,闭上眼睛吃饭。久而久之这也成了他的职业习惯,他还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有一次大伟甚至闭着眼睛,让妻子陪着他走路去离家几十里外的一个花卉市场。 

  为了不遗漏画面的每个信息,每讲一部电影前,大伟都要看两三遍,并用纸笔做详细的记录。“电影的镜头语言有的时候太概括了,而且速度非常快,你要是对它的下一个镜头不了解,就无法去衔接故事里的很多内容。” 

  “除了形容人物的高矮胖瘦性别之外,一定要记清人物角色的名字,不同的角色甚至要用不同的语气声音区别,这对盲人理解内容非常重要。” 

  “讲述的时候尽量不要在对白的时候讲,如果现场音响效果能够分开的时候你可以尽量多说,因为声音不重叠,有重叠的时候就要注意叠加声音。” 

  平时在家看电视时,他的嘴也不闲着,跟着电视画面,练习边看边说。“其实,讲好的电影关键就一点:平等对待盲人。”这是大伟最重要的“心经”。 

  大伟将这些总结出来的“电影经”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慕名来“心目影院”的志愿者。 

  给盲人讲电影是一项难度和技巧很高的工作,讲述者要学会体验盲人的生活。为了帮助健全人理解盲人的生活状态和心态,大伟还组织举办了“假如给我三天黑暗”的体验培训活动:30名志愿者戴上黑色眼罩,结果到了第一天中午就只剩下两位女孩还在坚持。其中一名女大学生摘下眼罩后竟然哭了,她挥着手大喊:“天啊,我终于重见光明了!” 

  “这才半天,可许多盲人一辈子要面对这种黑暗啊!”大伟很感慨。 

  给盲人提供平等交流的平台 

  世界卫生组织设在日内瓦的防盲和防聋规划主任Thylefore博士说:“中国是全世界盲人最多的国家,约有500万全盲患者,占全世界盲人的18%。每年在中国约有45万人失明,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保持不变,到2020年,中国盲人将增加4倍。” 

  视觉是人类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据了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信息85%以上来自视觉。因此,视觉障碍必然会对人的行为带来严重影响。 

  盲人对事物的了解是局部、从自我出发的,而不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的视角,而大伟要做的恰恰是这样一件事情:用自己的努力来弥补盲人们视觉上的缺陷,帮助他们理解以健康人为主的社会生活,让他们离现实社会越来越近,让他们参与到社会当中来。 

  “让更多的残疾人听到电影,了解社会,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他们对社会的态度。‘心目影院’最大的意义也许就是给盲人朋友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大伟说。 

  大伟不但给盲人讲电影,还通过亲自培训过的志愿者讲解电影画面中的信息,描述人物形象、关系、位置、意境、色彩、表情、动作等让盲人在脑海里想象电影情景、欣赏电影,达到用心“看”电影的效果,以帮助盲人弥补视觉障碍,唤醒衰退的记忆。 

  很多第一次在心目影院看电影的盲人朋友都流下了泪水。盲人李桂珍说:“看电影的过程就好像摸到了世界,一个有色彩、有表情、有情感的世界,模糊的视觉记忆被唤醒,就像一束光照进了黑暗的心。” 

  他们渴望与人交流,渴望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他们中很多人最喜欢看的是经典老电影,喜欢经典电影中的电影明星们,他们也追星,有自己崇拜的偶像,这其中也包括他们最喜欢的讲解员大伟。 

  从房山赶来的谢伟刚说:“我是后天失明的,所以直到现在我对电影还有比较清晰的记忆,大伟的讲述仿佛让我回到了光明的世界。” 

  在众多听众中,还有我国知名盲人钢琴家孙岩。听完电影后,他激动地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心目影院’听大伟讲电影,当我踏进这个小院子的时候,心情极不平静。非常感谢他们为我们做的一切,我们太需要感受电影、感受文化的机会了。” 

  “有一次下大雨,我们一共才去了4个人,等到10点钟,也没有人再来。最后大伟给我们4个人讲了一场电影,也像平时一样讲得绘声绘色,我们就好像心里长了眼睛。”杨林山说。 

  面对盲人朋友的这些反应,大伟欣慰地说:“其实对我们来讲,他们能跟着电影去激动,去兴奋,这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大伟不仅坚持给盲人讲电影,还组织了盲人爬长城、盲人浮雕触摸、包饺子比赛等活动,敞开了盲人的心扉,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光明和世界的窗口。好多盲人不仅热爱电影,也非常乐于学唱电影歌曲或表演电影片段,并于前不久走进了电影频道的“爱电影”演出现场。 

  “每个人都可以做天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伟的“心目影院”为盲人架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到为盲人义务讲解电影的行列,“心目影院”登记在册的志愿者已有500余人。他们中有公司白领和在校大学生,也有主持人、演员、歌手等公众人物。像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小丫、崔永元、欧阳夏丹、李佳明、雪松,演员沈傲君、歌手林依轮,外国人凯瑞等人都到“心目影院”为盲人讲过电影。 

  拜尔公司主动为“心目影院”解决了房租,CCTV—2捐赠了空调,一位叫马红芳的志愿者为影院捐助了几百个电影光碟。 

  2008年2月,“心目影院”推出广播版,让中国几百万盲人都能通过广播节目听电影。每天下午播出半个小时,以四天为一个周期播放一部电影,或一期访谈节目。在这档节目的制作团队中,既有健全人,也有残疾人,真正实践了“残健同行”。 

  东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何志宁认为,“心目影院”是一个具有非凡意义的社会福利项目,应该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如果政府能更多地参与其中,并从政策和财政上予以支持,将会积极促进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 

  资深谈话节目主持人苏京平是《心目影院》广播节目主持,他认为任何人在生命的某一阶段,都会有残疾的时候。有些人只是提前了,而另一些人到年老时,因为病痛腿脚不灵便了,或者眼睛失明了。如果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残疾人,是在为整个社会、为自己储备关怀的能量。 

  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也说:“大伟和他的志愿者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这群看不见世界的人带去了最绚烂的色彩。” 

  志愿者汪芳和齐凤敏都是拜尔公司的白领,她俩从2006年9月开始,已经各自为盲人讲了二三十场电影。她们表示,每次讲电影得到盲人朋友的认可就感到特别满足,一点小小的付出,却收获了那么多快乐,受教育最多的还是自己。 

  大伟最喜爱的一部电影是《天使艾米丽》,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有一位盲人在路边犹豫,不知该如何过马路,这时艾米丽走过去,搀着他说:“我来扶你,迈下来,我们走了。迎面是鼓号队指挥的遗孀,丈夫死后她一直穿丈夫的制服,迈上来。上面招牌的马头少了个耳朵。花店老板老是这么笑眯眯的,眼角的皱纹都下不去了。” 

  “好闻吗?水果店的老板正在给客人切甜瓜。有人正在买水蜜桃冰激凌。我们刚走过了肉店,火腿卖79法郎,排骨卖49法郎。现在是奶酪店,酸味的12.9法郎,淡味的23.5法郎。真好玩,一个小孩在看狗,小狗在看鸡肉。到了,这里是地铁站旁边的报刊亭,你应该很熟悉了,我们在这里分手了。好,再见。” 

  几分钟的路程,艾米丽把她所有见到的东西,全部复述给身边的盲人。这个盲人站在那,仰望着天空,他说上帝啊,你派来的天使我见到了。 

  “我觉得对于今天的盲人来说,我们每一个健全人都能做这个天使,每一个人都能做这个艾米丽。”大伟说。 

  大伟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建立中国残障人的主题公园。“我想把世界上所有的著名建筑,做成模型,让盲人去触摸,甚至把地铁和地下都做成一种模型,让他能够知道道路、桥梁是什么样,地铁洞是什么样,火车在里面是怎么穿行的。” 

  “我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盲人以健全人的生活方式融入社会,让盲人与健全人以平等的方式互相欣赏、关爱、互融。”大伟说。■

[责任编辑:zywchengding]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