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评论频道>>第一反应

[检察日报]诈骗的根子在哪里

时间:2010-07-22 10:58:00  作者:老土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诈骗,算是中国的老传统了。古人的奇谋诡计,很多都是骗术。清末作家吴趼人,就辑了一本《瞎骗奇闻》,里边的骗术,蔚为壮观。 

  咱国人为啥善骗爱骗?这事儿鲁迅先生早有定论:“中国人向来因为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由此也生出瞒和骗的文艺来,由这文艺,更令中国人更深地陷入瞒和骗的大泽中,甚而至于已经自己不觉得。” 

  群氓生于这样的社会,自小接受着瞒和骗的熏陶,待得长大了才发现,这个世界根本就不是皇家吹的先生教的书里说的那个样。那感觉,有如《走进科学》终于揭开了神农架野人之谜——那就是一群买不起房的中国人! 

  中国的文人,对于社会,向来就没有正视的勇气。老夫子说“非礼勿视”,弟子们则更上层楼,不要说“正视”了,连“平视”、“斜视”也一概免了。起先呢是不敢,后来呢便是不能,再后,就闭上眼睛,关上心灵了。即便有时也有不满,不是被和谐,就是自己去寻解脱。长此以往,自然便是“现在青年的精神未可知,在体质,却大半还是弯腰曲背,低眉顺眼,表示着老牌的老成的子弟,驯良的百姓”。 

  要是还做不到呢?那就掩耳盗铃。才子佳人小说就是最好的证明。酸文人在现实中得不到,便让一个才子在壁上题诗,一个佳人来和,于是两相倾慕,进而两情相悦,然后便是“终身之约”。但这约定,属于“私订终身”,在文艺里算得佳话美谈,实际上却行不通。咋办呢?文人们便闭上眼睛,想出一个和解之策:才子及第,奉旨成婚。实在是自欺欺人。 

  于是我们的生活中,便不乏这样的鲜活例子。 

  4月28日的《东方今报》,有这么一则小故事。说是头一天的中午,高速交警正在收费站执勤呢,只见迎面一辆轿车突然停在了应急道上,司机和副驾驶开始调换位置。民警觉得这事儿有些怪,便走上前去。未及到得跟前,早已闻到一股酒味,民警便让司机出示证件。司机说,这车不是俺开的,是妻子开的。未曾料到,就在此时,车上一位两三岁的小女孩指着司机说:“爸爸,就是你开的车啊!”民警笑了,司机也笑了。孩子面前,老爸认栽,被扣了12分、罚款200元。这可是应了那句老话:小孩子没假话。他们就是上帝派来教育父母的,因为他们还有一颗纯洁的心。 

  可你再看看电视。比如说物价上涨,电视是这么说事儿的:10月份,物价上涨6.6%,群众一致表示“对生活影响不大”。转眼,报别人家里的事儿,它又是这么说的:某国某地物价增长4.5%,民众大叫“活不了了”! 

  再看看教育。从幼儿园开始,收费都是明码标价,但你按那个价码,根本进不去。去交大笔的费用,人家非让你写上是“自愿捐资助学”。小时骗,大了,也骗。工厂里技术工人已到了奇缺的程度,可在那儿干活的,却是没上成大学的农民兄弟,他们支撑着世界工厂。可是,培养技工的技校、大专,都升格了,因为这样的学校没人上,办不下去。教育部门呢,正忙着把办不下去的大专升成本科,本科分不掉了,就扩招研究生,以为靠拔高学历就能解决人才培养问题 

  于是,只能是这样子:自幼惑于唐诗宋词的魅力,却一生相伴锄犁。闲暇时也想拿起纸笔,写人、写景、写事、写意。可物欲的风潮把平仄磨掉,人事的竞争把韵律平息。词谱已经向远,诗歌早就远离。除了数币,只有享受胳肢胳肢窝的雕虫小技。

[责任编辑:杨柳]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